外交戰是由小事引發的
外交戰是由小事引發的

根據新聞報導,引起外交戰的俄羅斯情報員(Sergei Skripal)是在2010年由俄羅斯監獄釋放出來的,他被送往英國以換取在英國坐牢俄羅斯間諜的自由。從這點看,這個人對俄羅斯的剩餘價值不大,也沒有威脅性,否則他會寸步難移。基於這個推斷,俄羅斯特務是絕對不會越境殺人,因為這個險不值得去冒。


Skripal在英國境內遭受毒氣襲擊,雖然依法不容,但英國政府必須提出確信無疑的證據才可對任何人定罪。英國政府竟未依法辦事,而急不及待將矛頭指向莫斯科,指責此案乃俄羅斯特工所為,其動機將會引起懷疑。間諜鬥法,手段層出不窮。最常見的是買兇殺人,然後嫁禍他人。在這件驚天動地的大案發生後,倫敦警察廳(Scotland Yard)必須澈底查明真相,英國政府才可依法懲兇。假如確定俄羅斯是幕後元兇,莫斯科便難以推卸責任,並會遭受國際譴責。但到目前為止,英國仍提不出證據來。


如今英國扮成「受害者」的模樣,將一個已失去利用價值的過氣特工之意外死亡事件,搬上國際政治舞台,並啟動與俄羅斯的「口水戰」。當駡戰得不到要領,便向俄羅斯下逐客令,驅逐二十三名駐英外交人員出境。英國的盟友聞聲紛紛加入英國的陣營,也向俄羅斯使館下逐客令。一場外交戰就此引爆,來勢洶洶。


這件事很容易令人聯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根據歷史紀錄,大戰是在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塞拉耶佛被刺殺而引發。奧匈帝國為此向塞爾維亞宣戰,俄羅斯出兵援助塞爾維亞;德國向俄宣戰,同時向法國宣戰,並入侵中立的比利時;英國為確保比利時中立地位及保障本身安全,向德國宣戰∙∙∙∙∙∙戰事由此一發不可收拾。總括來說,這是同盟國(Central Powers)與協約國(Allied Powers)之間的戰鬥。今天的國際格局已演變成,以俄羅斯及中國為首的東方集團及以英美為首的西方集團,壁壘分明。如因利益衝突而各走極端,小事會變成大事,世界大戰的歷史將會重演。


英俄爭端發生後,加拿大不問青紅皂白便加入戰陣,為英國打氣,實在愚不可及。外交部所用的藉口更幼稚得可憐,指責四個俄羅斯外交人員在加拿大境內的活動與他們外交身分不符。如果確信無疑,為何要等到今天才採取行動呢?


國與國之間的矛盾最好是通過談判來解決,所謂動口不動手。如今英國及其盟友因小事而將俄羅斯外交人員驅逐出境,引起對方反擊,豈非是將談判之門關掉?


「出界盃」足球賽將快在莫斯科舉行,據說英國只派球隊出賽,但英國政要將不會參加揭幕典禮。政治再一次與運動混為一談,這雖在過往發生過,但沒有理由讓它重演。是否大家說一套,做一套呢?為達到政治目標,大概什麼手段也不妨一試。


原圖:新華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