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發展為港人北上安老新機遇
大灣區發展為港人北上安老新機遇
香港政府統計處推算居港人口將由2016年年中的734萬增加至2043年年中822萬的頂峰,然後回落至2066年年中的772萬。並預期人口將持續老化,到2036年65歲及以上長者的比例,將由2016年的17%,大幅增加至31%,再進一步於2066年上升至37%,也就是說未來二十年的時間左右,平均每三個人中至少就有一個超過65歲。
二線城市居住空間大
香港目前的安老環境已經十分逼迫,條件也不容樂觀。而與香港毗鄰的廣東省諸多二線城市則有居住空間大、安老資源相對更充裕的客觀條件,但由於港人北上的醫療配套和政策尚不完善,故過去香港在廣東一些城市的醫療和安老試點均未達到理想目標。港人北上安老主要有兩大顧慮,一是香港醫療福利不能跨境使用。港人在港公立醫院看病就醫近乎免費,但去內地則需要自行支付高昂就診費用或者購買內地適用的醫療保險;二是港人對內地醫療質素信心仍不足。內地醫療機構質素參差不齊,相對來說香港醫療機構更能贏得港人的信賴。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時期,特區政府可以和廣東省建立一種醫療政策合作安排制度,促進及鼓勵香港非牟利公共服務機構到大灣區開設醫療、安老等服務,參考香港非牟利公共服務的運作模式,包括政府資助模式、社會參與渠道、服務管理模式等經驗,為在大灣區工作、生活,及養老的港人服務。在香港公共服務機構於大灣區設立的醫療、安老等服務設施中,允許香港政府的財政資助「跨境使用」。
另外,目前在CEPA協議下,已有不少香港獨資私營的醫療診所設立在大灣區。特區政府可考慮容許在內地居住的香港長者使用長者醫療劵,向認可的醫療機構購買醫療服務,使得居住在廣東的港人的就醫開支可以和在香港公立醫院看齊。與此同時,上述由香港機構或港人於大灣區開辦的醫療和安老等服務設施也可對大灣區的內地居民開放,可根據市場價格或以接受內地政府補貼的形式,向廣東居民提供優質的醫療和安老等社會公共服務。這樣,這些香港認可的醫療機構亦將有更大的市場空間。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7年12月08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