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龍南的親戚
江西龍南的親戚
在香港日治時期,我妻子的兩個家姐在街頭被販賣人口的歹徒拐帶了,失去聯絡多年,直至某天突然收到一封從江西龍南縣楊村公社車田大隊寄來的信,才知道大姐的下落。她是憑記憶和父親聯絡上,但二姐仍音訊杳然。妻子是楊家年紀最少的女兒,足不出戶,所以安全無恙。
兩姐妹都被賣給中國大陸一些富户作童養媳或家傭,從此無影無蹤及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幾年後中國便解放了,她們重新恢復自由,但仍留在異鄉。成年後老大嫁到楊村的車田村,老二則嫁到下劉村。其實兩地相隔只不過四十公里左右,兩姐妹却不知對方的下落,直至三十多年之後,楊村有個老師和老大認識,他也認識居住在下劉村的老二,覺得兩人樣貌有點相似,而且都說自己不是本地人,只憑這一點蛛絲馬跡便將她們聯絡上。老大失踪時大約已有九歲,對童年的事仍記得很多,也沒有忘記廣東話;老二年紀比較小,童年的事已變得很模糊,廣東話更忘得一乾二淨。
龍南接近廣東的北面,是個偏遠的山區地帶,交通不方便,與外界幾乎隔絕。當收到大家姐的信之後,妻子決心要找尋那個失散多年的家姐。兩人開始通訉,並約定在廣州會面,然後由老大帶路,搭乘火車往粤北的韶關,再轉乘公共汽車往龍南的楊村。在四十多年前中國仍然非常落後,要走完這段路便需花上兩三天的時間。雖然如此,妻子仍每隔幾年便又去一次,帶錢和帶衣物給親人。
五年前她又去了一次,由東莞一個姪婿驅車陪她去,現在全程汽車都是走在超級公路上,三百多公里的路程只需三個多小時便可到達。中國的進步可謂一日千里,令人讚嘆不已。除此之外,山區的生活環境改善了很多,就業機會也增加了,曾經背井離鄉的親人都紛紛回流,重新扎根於家鄉的土地上。龍南的經濟開始起步,追隨廣東的模式發展。
大家姐和妻子上次在楊村見過面之後不久便與世長辭,二家姐雖然仍健在,但已老態龍鍾。妻子感覺來日無多,必須爭取時間再去龍南一次,探望老二和其他親人。義不容辭,我同意陪她一起來,並由在東莞的姪女及夫婿開車送我們去。
大家姐的幼女美華和丈夫在幾年前從東莞回流,定居在龍南鎮,和幼子海全一起開個小食店,售賣「老火湯」,已經營多年,生意過得去,一家人生活無憂。海全非常投入工作,無怨無悔。他已結婚生子,並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入一個居住單元,實現了安居樂業的理想。海全的妻子冬嬡是個會計員,妹妹莉娟開辦幼兒補習班,妹夫替客安裝鐵窗,全家人都有事做,沒有一個投閒置散。
大家姐的長女長蓮和夫婿在小武當山風景區附近經營「停、吃、住」的生意,現由兒子永棟接手。他從東莞回來,看準時機將古老的房子拆掉重建,將原本的規模擴大,地下的一層用來經營餐廳,二樓設有十二個套房用來做酒店,三樓分成兩個單元留作自用。小武當山風景區正在大興土木,發展成旅遊區。永棟的計劃正配合「天時與地利」,加上他的眼光、膽識與實幹,前景將無可限量。
大家姐還有三個兒子留在老家車田村。老大德平似乎已退休,弄孫為樂;老二永平經營汽車維修;老三愛平從事建築業,專門供應磚塊,也承包各項建房的工程。他們都為自己及家人建了新房,享受着事業的成果。
二家姐一直在下劉村居住,得到子女的照顧。她的長子房恩是個生意人,開闢農場種植鷹嘴桃及養豬,幹得有聲有色;他的三個弟弟永林、冬森和水石從事其他工作似乎也很到家。水石有個十六歲讀書不成的兒子,到廣東做學徒,月入三千人民幣,也是個很好的選擇。中國經濟仍在發展中,充滿就業機會。
​原圖:網絡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