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僕學院可回應人才培訓問題嗎?
公僕學院可回應人才培訓問題嗎?

本文作者為陳振寧/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秘書長

自政府提出建立公務員學院的建議, 不少討論集中在公務員會否被「洗腦」。在政治對立日深的香港裏,相信政府早已預料「洗腦」之說的出現,但是它仍然不怕爭議主動提出此「大手術」。此建議是否就一直以來探討的管治人才以至更宏大的政治人才培訓提出一個方案,值得探討。

必須先指出,管治並非由特首一人擔當,還需要整個團隊。歷任特首都難免面對一個更實在的問題,就是其組班時可選的人才不多。他們在政府體制外有心儀人選,但這些人選當官的意欲不高,原因離不開以下數個:「熱廚房」熱得令人卻步、政治任命官員薪酬福利吸引力較低、政治理想及抱負在現行體制下實踐機會不大等。

而且,綜觀其他培訓政治人才的組織例如政團、智庫等,其培訓目標可能有異:在香港現行體制下,政團的人才應以爭取選票、奪取議席為首要目標;智庫的人才則以論政議政,提高輿論上的影響力為首要目標等。它們本身資源不多、規模不大,要其培訓專屬領域的人才已十分吃力,培訓管治人才的障礙更高。而這些組織中,具「戰鬥力」、知名度較高的人員往往是在富爭議的議題中站得很前,當他們要進入政府時難免面對來自其他對手的強烈反撲,以及自身也可能受其昔日言行所局限。而且它們也會因為其政治色彩,局限了招募人才的廣度。

「公務員治港」的劣勢

香港社會又一直存在一種厭惡、懷疑政客的心態,並對於政治領袖的政治標準較高。從實際的政治人才挑選中,被視為「政治中立」的公務員自然是政治障礙較小的選擇。結果每屆政府的組成,很大機會來來去去也是回到政府體制內的人選作為主要選擇。

然而「公務員治港」也被指有劣勢。回歸以來香港經歷董建華「商人治港」、曾蔭權「公務員治港」、梁振英「專業人士治港」。每一種體制被指各有優劣,當中「公務員治港」的優勢是較熟悉政府運作,擁有較強執行力及較弱的黨派色彩,而且應較少利益瓜葛;劣勢是傾向循規蹈矩、較少創新、較少具備長遠目光。雖然政務官的管治能力曾因在英國管治下被視為有效平衡各界利益而添上「神話」色彩,但是回歸的歲月應令不少市民明白昔日的政務官更多是擔任「追隨者」角色,未能迅速、有效地回應新時代的要求,離開作為一名政治領袖尚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管治人才不能單來自公僕體系

現在林鄭月娥執政也要面對管治人才不足的老問題。如何改善「公務員治港」被指的劣勢、充實管治人才庫,成立公務員學院是否作為一種回應,由該學院的角色及定位、領導層的構成以至其課程設計、師資的構成等也可能獲得一些啟示。若然成功,該學院除了成為培訓管治人才的核心組織,也會在整頓管治風格、提高公務員團隊的合作性等方面發揮一定作用。

然而長遠而言,管治人才還需要更多公務員視野外的經驗及知識,管治人才並不能單單來自公務員體系。而管治人才也只是政治人才的其中一個部分。選舉的發展、公民意識的提高等,香港的「政治市場」日益擴張,由論政議政、形象設計、研究調查、組織聯繫等均需要人才,而且其重要性絕對不遜色於管治人才。設立公務員學院或許可以回應部分管治人才培訓的問題,但是在政治人才培訓的這個大問題上的多個環節,如打造政治人才晉升階梯等,尚需更全面的答案。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7年11月1日

原圖: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