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撩交打的大和解
一場撩交打的大和解

 我常說,今時今日講大和解是多餘的。

  和解,重點不是個「解」字,是「和」字,《論語·子路》曰:「君子和而不同」大家可以有原則性分歧,但能和睦共處,海納百川,才是包容的社會。   這些年,反對派跟你和睦過嗎?反對派願意講和嗎?看林鄭第一份施政報告出台後他們的反應,就是最佳例證。   打工仔有機會受惠的最多300元交通津貼,反對派如此評論:「就係恰你香港人貪小便宜」,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甚至拿三百元當面「撻」特首,說她只用「小恩小惠收買人心」。有網民更製作漫畫,說林鄭選舉時「施捨俾大陸乞兒都俾五百,我哋連大陸乞兒都不如」,以此製造矛盾。   這份史上最長的《施政報告》,全文逾五萬字,林鄭決定一改以往特首逐字讀出的慣例,改為撮要闡述。結果,反對派又說:「林鄭不想大家留意的東西並沒有讀出來……她用有即時回報的交通津貼搶去大家的注意力,讓市民忽略了高鐵大白象、畸型的政治制度……」他們更創了新詞,說這是「獨裁者的進化」。   連政府新聞處在Youtube上載施政報告宣傳短片,因為用了專業DJ鄭子誠的磁性聲線作旁白,反對派又演繹為「聽完完美奸人鄭子誠演繹,大家會否覺得林鄭有陰謀?」   還有特首親自領軍的「創新科技委員會」及「經濟發展委員會」,又被解讀為「架空財政司長和科技局長」,特首變成獨攬大權的「鄭大大」。   反對派發言人楊岳橋批評,施政報告隻字不提如何修補社會撕裂,看完上述反對派撩交打的幾個例子,大家仍相信社會撕裂可癒合?   「大和解」沒了「和」,就只剩「大解」二字,我們的社會只能繼續面對眼前那一坨抹不去的屎。   原圖:無綫新聞截圖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