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屆特首應推銷香港品牌
下屆特首應推銷香港品牌

特首選舉臨近,作為選委,我們有責任向參選人提出問題及要求。藉《明報》本文的機會,筆者希望向參選人集中提出發展本港經濟、扶助中小企的問題和訴求。

香港在過去數十年間,由工業城市轉型至國際金融中心,依賴着我們的法治制度、高質素專業服務。我們能一直鞏固這個地位,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們就萬事大吉。香港一直被公眾批評產業單一化,過度依賴金融業、地產業,而缺乏新興產業,這間接亦會導致年輕一代缺乏出路、前景狹窄。

如果要數成功經濟轉型的國家,英國應該當之無愧。英國曾經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製造業大國,主導工業革命,到了上世紀中葉,採礦業也一度成為英國的重大產業。1980 年代戴卓爾夫人鐵腕整頓後,英國逐漸步上發展服務業之路,到了今天,英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接近80%來自服務業(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於2016年3月31日報道數字)。英國已經成功轉型至服務業大國。

筆者曾經在英國留學,親眼見證着英國經濟欣欣向榮的一段日子。縱使歐洲本身經濟疲弱的宏觀因素影響着英國,然而英國自身依然能夠單憑服務業支撐全國經濟,實有值得借鏡之處。

全球化格局品牌最能產生豐厚利潤

筆者曾經於2015年年底到訪英國,與當地一名國會議員Mark Garnier見面並探討有關英國經濟轉型至服務業的歷史及其獨特之處。綜合來說,英國人向全世界推銷的是她的軟實力,是這股軟實力為她帶來龐大經濟效益、就業和利潤。軟實力包括什麼?包括英國人的創意、英國傳統文化、教育制度、娛樂文化等。

近年英國政府推出一個名為「GREAT Britaincampaign」的重點項目,向全世界宣傳英國各方面的優勝之處, 其口號也十分具創意, 例如「Education is GREAT」、「Culture isGREAT」、「Britain is GREAT」,短短數字正正吸引了全球目光。在今天全球化的格局下,品牌才是最能產生豐厚利潤的一環。全世界遊客渴望到倫敦遊玩,這也是英國成功的品牌打造,中間再帶動零售、飲食業,無往而不利。

其實香港走的路線與英國相類似,今天我們必須強調自身品牌的構建。香港人具有創意,絕對有創立自家品牌的能力。香港亦應該強化自己作為國際旅遊大都會的角色,不少外國遊客來港是被這裏的中西文化薈萃所吸引。我們承傳了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具備與西方溝通的條件,如普遍擁有英語溝通能力。如果特區政府能夠繼續對全世界宣傳強化這角色,必有助香港推動經濟。

在英國「GREAT Britain campaign」實踐當中,對中小企的扶持也有顯著着墨。如果大家瀏覽「Business is GREAT」的官方網站,羅列大大小小由私人機構為中小企擴張、培訓人才等提供的支援貸款。其中一項措施,就是對於有需要擴張業務的中小企,其面臨資金周轉的問題,政府鼓勵私人機構可向這些企業貸款。這對中小企的生存來說非常重要,畢竟對象是有條件擴張業務的中小企,一旦能過關將有利於其長遠發展。

英國在扶持中小企方面下的工夫一點不少。

為經濟注動力下屆特首必要工作

關於向全世界推動香港品牌出口,除了一直推動的西方發達國家為對象外,我認為國家的「一帶一路」策略,其中的沿線新興國家,可以經仔細評估分析後,選取其中較大經濟發展潛力的地區,然後對其作重點宣傳香港品牌。方法可以透過積極協助成立位於當地的港人商會,以非官方形式,即更靈活手法,向當地推銷香港。內容可以包括香港出口的產品、旅遊或專業服務。當這些地區在一定時間後經濟發展起來,自然比較傾向使用香港產品。這正為香港長遠帶來商機及開拓市場。舉例來說,亦可以鼓勵當地商戶來港參與採購展覽,從而拓展會展及旅遊業。

此外,近年有不少香港廠商將內地廠房轉移至越南、緬甸等地區,特區政府應更積極協助港商解決當地問題。未來中美之間,可能因為特朗普上場引發貿易戰,大幅調高中國製產品入口稅。特區政府應為港商做好準備,特別是應對貿易戰,是否能夠發揮香港一國兩制優勢,讓中國製造產品透過香港出口至美國,避開重稅的打擊,應作深入探討及應為港商做好支援。

為經濟注入動力,為下一屆行政長官必要做的工作。期望特首參選人可以細心思考本文建議。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7年2月8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