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經濟才能改善民生
發展經濟才能改善民生

本文作者是新聞統籌專員 馮煒光

今年《施政報告》的主題是「用好機遇發展經濟 改善民生 和諧共融」。誠如梁特首所言:「 過去5年來,我們能夠在各個方面不斷增加財政力度,改善民生,尤其在社會福利方面,社會福利的開支過去5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五,這個不是必然的。」證諸西方一些國家,近年因公共財政緊絀而無力支付福利,梁特首所言非虛。

再者香港市民是喜歡自力更生的,這從「領取失業綜援個案連續87個月下跌,比高峰期下降約七成,是20年來的新低」(170 段),可見一斑。然而經濟若不持續發展,沒有更多和更好的就業機會,市民又如何自力更生?

回歸20年,香港也曾經歷過經濟低谷,失業率高企、連續數年通縮的時候,我們不能因為近10年的經濟相對穩定,便假定香港往後能一帆風順。我們要居安思危,不要蹉跎。要「發展經濟」,便要「用好機遇」。誠如梁特首所言:「機遇不少 ……『十三五規劃』給予我們一些新機遇,有《港澳專章》中臚列了不少給予香港的特殊政策、優惠政策;在海外,我們有『一帶一路』帶來的新機遇;在本港範圍內,我們有幾個產業是很值得我們重視和支持去進一步發展。」例如科技金融“ FinTech”和創新及科技產業。

梁特首亦深明要推動創科,不能光有土地樓房等硬件,要應對環球的競爭對手,梁特首認為,政府要考慮「提供稅務和財政優惠,及其他政策支援措施,吸引本港及國內外創科企業」。(56 段)

《施政報告》亦提到一些配套性的措施,包括會在5個國家設立新的經濟貿易辦事處,這包括印度、墨西哥、俄羅斯、南非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這5國。目標就是把現屆政府上任時的11個在外國的經濟貿易辦事處增加至18個,同時在內地的聯絡處,由現屆政府上任時的3個增加至11個。這將有助香港掌握國內外的機遇。

梁特首本擬借助上周四(19/1)立法會答問大會,來引起立法會議員及全社會關注經濟發展,可惜因為劉小麗的不遵守立法會主席裁決,而泛民又群起去保護劉小麗,令答問大會被迫中斷,大家又失去一次聚焦討論香港經濟發展的機會。

全球競爭不進則退,香港因為泛民議員偏好政治議題,而令議會不斷蹉跎(例如自去年7月休會至今6個月,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連一分錢的公共工程都沒有批出),實在令人憂慮。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7年1月24日

原圖:政府新聞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