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迎難上 「拆」對冲研郊野地
繼續迎難上 「拆」對冲研郊野地

行政長官梁振英於周三宣讀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在結語部分,行政長官提到了「迎難而上」這四個字。這四個字雖不是他本人所創,但過去幾年使用頻率之高,確是令這四個字流行一時。由最初參選的初心,到最後一份施政報告,「迎難而上」既是勉勵香港的口號,也是政府這幾年內的寫照。

房屋經濟發展 政府積極有為

這份報告的主題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可解作「只有發展經濟,才能改善民生」,也可理解為「既要發展經濟,也要發展民生」,這句話看似簡單,但卻是知易行難。這次施政報告中正好回顧了過去幾年的努力,確是一步一腳印。房屋供應方面,本屆政府開局之初面對嚴重的房屋供應不足問題,經過多年「寸土必爭」式的覓地建屋工作,終於見到成果:2016至17年度起的5年內,預計興建約94,500個公營房屋單位;未來3至4年,私人市場一手住宅物業的供應量達94,000個單位,比現屆政府開局時高出45%。土地發展方面,有短、中、長期措施,多管齊下,例如更改土地用途、提升發展密度、規劃新發展區、填海、發展岩洞,各項短、中、長期措施預計可提供超過60萬個住宅單位。

經濟發展方面,這屆政府除了鞏固及發展原來的優勢產業外,還銳意發展新興產業,以創造更多元的發展空間。當中以「創新及科技」最為矚目。事實上,在過去幾年的政府大力推動與社會配合下,創新及科技之風大盛。由去年的施政報告開始,「創新及科技」獨立成章,除了以「再工業化」的策略推進外,更着重推動科研、支持應用、提供稅務優惠及打造「智慧城市」,使「創新及科技」不只是一個產業,更是一個生態。這些努力都足見政府的「積極有為」。

分擔取消對冲支出 破「老大難」

上述這些事,都是過去幾年大家經常聽到的。坦白說,這些事一直在做,也要繼續做。還有一些事,是長年積弊。這屆政府的「迎難而上」的「難」,也包括了這種名為「老大難」的事。行政長官有種說法,政府辦公室處理問題時,可分為3個「Trays」,收到的問題就放入「In Tray」,找到解決方法的就放入「Out Tray」,還有一個叫做「Very Difficult Tray」,就是這種「老大難」問題,一時難以解決,先放入去,繼續想方法。在這份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就把這個「Very Difficult Tray」的問題一併清空,提出突破的方案。

最明顯的突破之一,就是強積金的對冲機制爭議。關注勞工問題的人都知道,這個機制是勞工界多年來一直抨擊的重點,認為對於基層打工仔而言,是一種變相剝削。然而,在商界而言,認為對冲是避免雙重福利,若取消對冲則會增加中小企的營運負擔。多年來,勞資雙方就這個問題一直爭持不下,各不讓步。在政府而言基層員工及中小企同樣都是需要照顧的對象,要拆解這個炸彈,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這份施政報告終於作出決策,建議取消強積金對冲機制,以維護勞工權益,同時透過下調補償金額比例,以及政府分擔的方法,減輕中小企的負擔。方案一出,必定會引起勞資雙方的不同反應,但無論如何,先尋求最大公約數,在政治上行得通,也不失為一個破解困局的方法。

採務實態度 研郊野公園建屋

另一個重大突破則是郊野公園的運用。過去一段時間,是否釋放郊野公園土地作為發展用途,一直引起爭議。一方面,有人認為面對社會及經濟發展需要,政府應釋放佔地4成的郊野公園土地;而另一方面,則有人堅持郊野公園的生態價值,認為郊野公園土地一分也不能動。爭議慢慢演變成了「發展」對「保育」的理念之爭,去到這個層面,雙方的立場就更牢固,稍為向一邊改變,就被說成是否定了另一邊的理念。然而,面對住屋、安老、醫療等現實需要,負責任的政府不能糾纏於理念之爭,而是要採用務實的方法處理。這次提出一方面將更多具高生態保育價值的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促進了保育;另一方面,也思考利用郊野公園內小量生態價值不高的土地用作公營房屋、安老院等社會用途,處理社會問題。只要大家務實一點,就會發現原來「發展」與「保育」並非要鬥個「你死我活」,反而可以齊驅並進。

多年來,面對這個「Very Difficult Tray」,行政長官與其管治團隊並無把問題放任不管,直到最後一刻,仍然致力提出解決方案。這份施政報告既顯示了其承擔與勇氣,亦為「迎難而上」下了最佳註腳。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2017年1月20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