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選難跟外國 泛民莫逆民意
普選難跟外國 泛民莫逆民意

最近,立法會議員50多人訪問上海,在周日被安排與3位中央官員會面,包括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

據報道,泛民議員如實說出了他們的想法,提出公民提名、符合國際標準、真普選等概念,並質疑可否將愛國愛港寫入法律。

主流民意 候選人須愛國愛港

3位官員則齊聲否定了公民提名、政黨提名和立法會議員提名等提議。希望通過提名委員會發揮把「頭關」的功效,確保行政長官不是與中央政府對抗的人。

和整個政改討論一樣,大家就着一些選舉安排作交流。雖然大家都明白,核心問題只有一個:日後出任特首的人應否擁有一個條件:為中央政府所接受?

今次,中央政府在原則上可說是「企硬」,但在香港不造成民意反彈。其實,已有民意調查顯示,香港主流民意是支持行政長官候選人需要愛國愛港,不與中央政府對抗。

筆者以前在本欄亦指出,回顧上兩次行政長官選舉,2007年時曾蔭權民望大幅壓倒梁家傑,2012年時何俊仁民望大幅落後兩位建制派候選人。都可以見到港人務實的一面,選立法會議員和選行政長官時的投票意向並不一樣。在選立法會議員時,選泛民議員來監督政府,若選行政長官,則選可以為香港辦事的。若整天忙着搞對抗,行政長官又如何能為香港辦事?

特首若抗中央 香港風雨飄搖

香港主權雖然已經回歸,但過去兩年的內耗情況嚴重,建制派不和,泛民分裂,不同政治勢力在香港活動,用不同的方法攻擊政敵,曾幾何時,對CY和一些主要官員的攻擊,無日無之。連一些合情合理的建議,如設長者生活津貼、設創新科技局等,都受到反對。

此等內耗,清楚反映香港的實際管治權仍是被爭奪的對象。若選出一位每事都與中央政府對着幹的人當行政長官,香港定必亦要面對風雨飄搖的日子。這對國家、香港都不是好事。

在制度建設時,香港人多年來習慣了參考外國經驗,但是,在建設香港行政長官的普選制度時,照搬外國經驗是不足夠的,因為,外國並沒有「一國兩制」的經驗。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在憲制上不擁有自己的主權,行政長官既是香港官員、亦是中國官員,既向香港人負責,同時亦向中央政府負責。在香港建立一個完全不受制約、脫離「一國兩制」的選舉制度,是不切實際的。

泛民主派若想在這議題上繼續發揮為民請命的角色,便不應逆民意而行,他們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在「一國兩制」下,接受了行政長官不應和中央政府對抗的前提下,了解香港人的憂慮和需要,然後爭取最大的空間,使行政長官能事事維護香港的利益,捍衞香港的核心價值。

特首須做好把關 保港人利益

現在,不少港人憂慮,在兩地互動的過程中,內地人多,香港人少,會出現以大壓小的情況。香港從政者的工作,不論擔當任何角色,都應該協助監督在「一國兩制」下,港人的利益受到保障。事實上,在雙非嬰兒、罐裝奶粉、跨境學童、自由行等問題上,行政長官都要做好把關工作,盡量維護港人利益。

今次雙方會面帶來了一點突破。張曉明說從來沒有人講過凡屬泛民陣營人士,都不符合愛國愛港標準。張曉明的說法值得歡迎。其實背後道理就像當年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先生的「白貓、黑貓」論一樣。不論參政者過往是建制派還是民主派,只要他以後做的,都是有利國家領土完整、香港繁榮安定的事,而他的政見又受市民支持,為何不能爭取參加行政長官選舉?

張曉明說回港後繼續約見其他泛民議員。希望他言出必行,通過溝通,與泛民議員建立互信。使香港人可以在2017年首嘗普選行政長官的權利。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2014年4月22日

圖片來源:VOA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