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議員拖延公屋發展
泛民議員拖延公屋發展

本文作者是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

若跑到街上問市民,什麼是大道理?什麼是小道理?答案是:「有瓦遮頭是大道理,塞車和買餸要行遠點是小道理。」可惜這麼簡單的民生邏輯,自詡為民請命的泛民立法會議員卻不明白。

上周三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審議新工程項目的撥款申請,首項討論頌雅路及大埔第九區公營房屋發展的工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這兩個項目分別在2020/21 及2022/23年度落成,合共可提供7070個公屋單位,可容納1.75萬人。這是一個對基層市民福祉攸關的項目,卻被泛民議員拖延,會議討論兩小時,仍未能表決,要留待明年1月11日繼續。會上公民黨郭家麒表示,當局規劃社區時配套設施不足,立法會很難支持。運輸及房屋局總土木工程師梁德仁則表示,沒有硬性要求需要多少人口才能提供「濕街市」,會與房委會商討。土木工程拓展署長林世雄表示,交通評估顯示不會出現問題。

泛民議員拖延審議,一拖便差不多一個月,這等於讓1.75萬名等上樓的基層市民至少又要多等一個月(說不定還要更長)。基層市民今天可能住劏房、捱貴租、擔心若火災出現其劏房可能極不安全,但尊貴的泛民議員一於「歎慢板」。

民生無小事,住屋最關鍵。誠如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在上周二所言:「若我們可以在短些的時間內建造大量些的房屋,特別是公營房屋,整個社會的心情會很不同,不論是低收入的家庭、住在劏房的家庭、一些年輕人,大家心情會不同……沒錯我們未必做到十全十美,交通、方方面面都非常完美才進行一個新的房屋項目,但是否完全沒位可走呢……社會不要再顧左右而言他了,聚焦解決土地的不足問題。」

泛民議員經常說社會怨氣重,其實對基層市民來說最大怨氣來自捱貴租、住劏房、冇樓上。但泛民議員卻在上周三拖延審議公屋計劃,這對得住天天期盼上樓的基層市民嗎?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6年12月29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