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龍應台傾聽的《我的祖國》
讓龍應台傾聽的《我的祖國》

一個港台的節目片段近日引起了一陣熱議,因為節目中的主角有龍應台(台灣前文化部長)、周偉立(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地點是在香港大學,而主題曲叫做《我的祖國》。這樣的一幕,甚有意思。

事緣龍應台在出席香港大學的講座時,向台下聽眾提問「人生啟蒙歌曲」是哪一首,周校長提到了《我的祖國》。龍應台初時驚訝,反問︰「真的?《我的祖國》怎麼唱,頭一句是甚麼?」怎料台下即有觀眾開始唱「一條大河波浪寬……」,後來甚至演變為。

回顧整段,最精釆的要算是龍應台回應的那兩個字︰「真的?」她的表情,充滿了疑惑。龍應台在事後寫了一篇文章,也說道︰「在周偉立教授回答『啟蒙歌』是《我的祖國》時,我腦海如電光石火般閃過好些念頭。」那集節目的主題是「一首歌,一個時代」,周校長的回答道出了香港曾經有這樣一個時代。

那時在英國殖民地的管治下,最積極活躍的學生運動是一邊反殖,一邊追尋身份認同,名為「放認關爭」(「放眼世界、認識祖國、關心社會、爭取權益」)。當中1968年的「爭取中文成為法定語文」及1971年的「保衛釣魚臺」甚具標誌性。在如此時代背景下,周校長的回應甚是自然。

龍應台的疑惑對上了周校長的自然,帶出了我們思維的一個通病,就是離不開既有的框架。就算是龍應台如此有文化底蘊的人,也一時之間難以離開她一直以來西方那一套自由、民主、反專制的思考維度,去判斷周校長的回應,最後還是判斷不了,難以理解。

這讓人想起近年香港推動的通識教育,其實另有一個名稱叫做「博雅教育」。用嶺南大學前校長陳坤耀的說法就是要教導人「學識廣博,生活高雅」。要做到如此,不只是腦筋問題,需要的是更廣闊,更包容的胸襟。

然而,香港的通識教育卻強調「批判思考」,但這種「批判」訓練一則欠缺堅實的學問為基礎,二則態度上不重「自我批判反省」,只是用來「批判」別人,由「批判」淪為「批評」。

龍應台縱使一時疑惑,但她在面對難以理解的事,還是選擇了「傾聽」,於是讓觀眾繼續唱下去,於是有了那一段大合唱以及今天的討論。這點還是值得大家學習。

原圖:香港電台截圖

原文轉載《都市日報》2016年12月23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