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實檢查民調的可信度
用事實檢查民調的可信度

本文作者為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

一場全球關注、透明度高的選舉,選前民調卻無一估中結果。有民調專家會說今次美國大選結果是「民調危機」。

民調,包括香港的民調,今天面對兩大困難。第一是手提電話的普及,很多人家裏根本不裝設固網電話;若改用隨機抽樣的手提電話號碼來調查,機主可以透過篩選功能篩走民調機構來電,令民調機構無從蒐集民意。

第二是「沉默的螺旋」。香港一些有偏頗政治立場的傳媒,透過其在網媒力量及動輒「起底」的「白色恐怖」,令一些人不敢說出心底話,尤其不敢公開說出。以特首梁振英為例,這些傳媒透過其網上及網下的平台有系統地抹黑梁特首,對梁特首和政府的正面新聞不屑一顧;更有甚者,對公開支持梁特首依法施政的市民,極盡挖苦「起底」的能事。在這種「白色恐怖」的氛圍下,市民以為自己的想法不是主流、政治不正確,於是選擇沉默,更不會向民調機構說真心話。這樣的調查又怎可能準確?誠如一名英文專欄作者所言:對香港來說,不管美國大選民調何以失準,我們日後要對一些政黨和學者主辦的調查持批判態度,尤其當他們有秘而不宣的目的時。

香港大學的民意研究計劃,挾着香港大學的百年金漆招牌,在政改和佔中等問題上,和反對派的關係,眾所周知。財政開支並不透明,尤有甚者,違反國際慣例,經常在民調結果上做出種種推測和預告,對結果的重大誤差則懶得交代,這是學術嗎?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6年11月17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