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還是選政綱和能力?
ABC還是選政綱和能力?

國學大師胡適之於「五四運動」時發表過一篇〈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的治世文章,大意是鼓勵大家看待問時要腳踏實地,而不是只高談闊論、談口號講主義。這一理論放諸今時香港同樣具現實意義。比如即將到來的特首選戰,個別媒體和團體一早喊出「ABC」(Anyone But CY)口號;但對CY是否尋求連任、政綱如何、其他參選人質素等實際問題卻全然不顧。

這種對人不對事、一味盲反的情緒宣洩,正是高談闊論卻對實際避而不談的真實寫照。這是否是良性選舉文化、是否符合社會整體利益、是否對香港好?

筆者手中沒有水晶球,惟基於理性專業態度,希望各界在特首戰開鑼前深思。同時筆者贊同如胡適之所說的「多研究些問題」,選特首是選口號還是拚政綱、能力?「ABC主義」前,不妨先把問題探討清楚。

立法會選舉時,醫學界兩位參選人也提到「ABC」。筆者身為醫學界一分子,當時認為不合適,主因就是相關提法完全對人不對事,違反醫學界理性和專業的精神。一者CY是否尋求連任到現在尚無定論,「ABC」提法毫無基礎;二來即使CY尋求連任,政綱如何大家看都不看就反對,這是否是科學理性、負責任的態度?三來更重要就是其他參選人情況,如果「ABC」、是不是比CY差的也要接受?這樣的提法對市民及其他參選人公道嗎?

相信稍有常識的人就知道,「ABC」純屬宣洩式口號,除了表達情緒,並無尊重實際,遑論對市民負責、對香港好。

近日選委會競逐開始,有多個團體參加,部分人也打着「ABC」口號,甚至不惜將來投白票來反CY。筆者態度明確,對任何對人不對事的口號都不贊成。特首選舉關乎本港未來5年,甚至更多年發展大計,豈能僅憑個人好惡、不顧政綱和能力等與市民利益息息相關的事盲反盲撐?設想一下,如果特首選舉最終選了一個不是CY,但一無政綱、二無能力、三不為市民服務的特首,那對香港是好還是壞呢?因此,情緒化口號絕對要不得,特首選舉應立足實際,首要就是去情緒化。

事實上,主張「ABC」的人,不少也是自相矛盾的。譬如退休法官胡國興宣布參選特首後,並未見早前主張「ABC」人士強烈支持,進一步印證「ABC」口號多於行動、情緒多於實際,是不負責任的主張;然而恰恰相反的是,「負責」卻是特首選舉最核心的要素之一。不論選委還是特首參選人,均須對選民、市民負責,對香港負責,選賢任能,而不是只看個人好惡。

筆者在此無意說CY有多好或不能反對CY,惟任何人都有優點缺點,輿論有褒有貶實屬正常。CY有錯的當然要指正,但所有的褒貶應基於事實;特首選戰亦是,盲講「ABC」,還是權衡各參選人的政綱和能力後作出判斷,相信市民心中有數。

今時今日的香港,社會問題錯綜複雜,面臨的挑戰也前所未有,港獨冒起、房屋土地依然嚴峻,我們更要一個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特首、一個政綱和能力俱佳的特首。喊喊口號固然容易,但社會深層次問題要解決,靠的是實幹。誰能迎難而上?誰能深入基層、扶貧助弱?誰能敢對利益團體Say No?誰能在維護國家統一和香港利益面前堅守原則?與其高叫「ABC」,不如以開明理性的態度多研究各位特首參選人對這些實際問題的看法,看誰更適合香港!

原文轉載自《信報》2016年11月5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