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非自願醫保必要條件
「入院」非自願醫保必要條件

 

自願醫保計劃( 「自願醫保」)預計明年進行公眾諮詢,政府表明已開始與私營醫院聯會討論實施報價制度,期望市民使用私營醫療服務時能有預算。

自願醫保的推行,可以建立公平的醫療保障制度,令公營及私營醫療系統得到可持續發展,相信這是醫療界以至整個社會均願見到的。然而,部分針對私營醫院、醫生的誤解,如「醫院因病人有保險而亂收費」等,不但無助計劃順利推行,反而激化計劃參與者(包括政府、醫療界、保險界、市民)之間的矛盾。筆者認為,有必要澄清。

有一種意見認為,自願醫保推行後,大批投保人會由公立醫院轉移到私家醫院,由於他們已購醫療保險,醫療費用自然由保險公司承擔,故此病人本身未必太在意醫療收費,於是有些人擔心醫療收費就變得「無譜」。

誠然,目前市場上不少醫療保險產品的設計存在缺陷,只會為須住院的手術提供償款,導致即使只是簡單的日間手術,如白內障、內窺鏡檢查等,亦有不少病人要求住院以便索償。如此「慣例」,與鼓勵患者居家治療、回歸社區的理念,實屬背道而馳。

以白內障手術為例,香港是最早推行術後返家休息的地區之一,自七十年代開始,已撤銷硬性規定患者手術後住院的規定,鼓勵患者手術後返家休息,定期覆診即可。這樣做,不論對醫院還是患者都是好事,患者可以得到家人照顧,減輕手術帶來的心理影響,同時又可避免因留院而出現細菌交叉感染的情況;對醫院而言,減少病人因手術後休息而住院,可加快病人的流轉速度,其他需要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的市民亦可得益。有關措施行之已久,也行之有效,且在香港實施後,不少國家、地區也爭相仿效。

醫管局於2013 年7 月提供的資料顯示,白內障手術的估計輪候時間為10 至17 個月。隨着香港人口老年化問題日益嚴重,相信這條輪候的「長龍」只會有增無減,如何才能減少輪候時間?增加服務提供者的數量固然是一個重要方法,但鼓勵市民選擇在私營界別接受白內障手術,便可縮短輪候時間,讓市民更早接受治療。

更多市民願意透過醫保而使用私營醫療服務,公營醫療便可集中資源服務有需要的人,從而促進醫療系統的可持續發展。這絕對是好事!不過,現實是,面對部分病人因保險問題要求住院,醫生亦有無奈,只能被動地收他入院。

醫者父母心,醫生視盡力幫助病人為天職,而公共醫療系統,亦絕不是一門生意。自願醫保的推行,需要政府、醫療界、保險界的相互合作,亦需要三方與市民之間互相信任。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3年12月28日

圖:si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