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橫洲土地發展粒粒皆辛苦
【精選文章】橫洲土地發展粒粒皆辛苦

「橫洲」這塊土地,對於一般香港人而言,以前未必熟悉,然而數周內,由新界西候任議員朱凱廸遭到恐嚇,令人關注地方鄉紳力量,事件再蔓延至橫洲土地發展中,公屋計劃的爭議。最近幾天,由於主要官員的答覆措詞,更被人套上特首選戰的戲服。事到如今,很多人都以「食花生」的態度,等着好戲上演。

橫洲的「戲肉」不是候任議員被恐嚇,也不是特首選戰,而是在這片土地上的發展爭議。橫洲之難,在於計劃發展的土地當中,有所謂「棕土」。

在這些「棕土」之上,有一些已發展的經濟用途,例如作為物流倉儲用地。要發展這些土地,不是像電子遊戲般,按一下滑鼠就拆掉,再按一下就建好新的,而是先要有另一塊地可以作為物流用地,重置這些貨櫃。

說到這裏,香港物流業界的朋友一定知道,物流倉儲用地的不足,一直是近年業界發展的軟肋,要覓地重置,絕非朝夕之事。事實上,政府在這方面也不是束手無策,在《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中,政府已有意將現時大範圍的貨櫃貯存、建築物料及機器貯存、修車場、回收場、鄉郊工場等用途,以更好的土地利用方式規劃。

故此,2015年公布的建議發展大綱圖中,洪水橋新發展區北緣約24公頃土地,將預留作港口後勤、貯物及工場用途,包括可能興建多層工業大廈,以安置像橫洲這類受影響的棕地作業。

這些發展要時間規劃、諮詢,要快也要十年時間。這時政府一邊面對市民住屋急切需要,另一邊面對物流用地規劃需時,有兩個選擇,一是「等埋發展」,但要等多十年;一是「起住先」,即時可動工4,000個公屋單位。作為一個有承擔,有作為的務實政府,自然是選擇後者。

所以,橫洲土地發展的爭議重點,不是「誰人經營」,而是「怎樣用地」。政府最後選擇了「先易後難」的務實策略,不等於「欺善怕惡」的讓步勾結。

土地是長遠發展,往往是十年,甚至廿年之功,需要社會各界協力促成。當中,政府上下的不懈努力,更是不足為外人道。

然而在當今社會,這些工作免不了在鎂光燈下,互聯網上被人炒作成為政治議題,公眾在「食花生」,殊不知這些花生「粒粒皆辛苦」。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2016年9月23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