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地的民調
離地的民調

本文作者為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

六月十六日,香港大學民研計劃公佈:「香港民情指數於五月下旬下跌四點七至五十四點七後,在六月初輕微回升二點七至五七點四,但仍屬於過去逾二十年來最差的一個百分比。」筆者不禁要問,二十年前是一九九六年,香港現今的民情比起一九九六年至今的每一年,是最差的嗎?今年五月下旬發生了甚麼事,會令民情指數下跌四點七?半個月後的六月初又因甚麼事忽然回升二點七?港大民研計劃說回升二點七屬「輕微」,真的嗎?在五十四點七的基數上回升二點七,是百分之五,如果恆指升百分之五,算輕微嗎?民情指數這種離地不能理解的飄忽大幅上落已經不止一次,去年十一月底民情指數是七十三 ,到了十二月中旬又忽然下跌至六十一點四,那是近十二點下跌,幅度近一成六。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半個月後的十二月底,民情指數又急升兩成一至七十四點二,指數較十一月底時還要高。得到這些脫離現實的民調結果,港大民研計劃仍然面不紅心不跳的解讀,象牙塔得厲害。

既然港大民研計劃一本正經地為民研結果解籖,並自我認定為學術研究,我們不妨請教民研計劃的工作人員,這三個月裏有甚麼事令指數大幅波動呢?如果說民情指數二十年最低是離地的結果,如果說最近飆升百分之五不可信,港大民研計劃的其他調查結果和所謂的學術研究可信嗎?

香港和政治有關的怪誕事很多,一是做民調的機構自我解讀民調結果,外國的權威民調機構會解讀嗎?二是相對外國的民調,香港的費用極低;三是民調結果出來後,部分媒體報憂不報喜,報跌不報升,連在統計誤差範圍內的跌幅也煞有介事做新聞;四是港大民研計劃負責人鍾庭耀博士一邊做民調,一邊有鮮明的和公開的政治立場,外國權威的民調機構負責人會這樣嗎?

就民調問題,我請教過專門替人做民調的機構(它們從來不說民調是學術研究),它們說:近年願意接電話的人愈來愈少,可能原因有二:一是電話騙案多,凡是陌生人的電話都不聽;二是民調電話太多,應接不暇。港大民研計劃有沒有碰到這種情況,或者也可以開誠佈公,讓大家學術研究一番。下次再舉另一些例子,說明民調結果的飄忽。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6月20日

原圖:大公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