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春天 香港機遇
科技春天 香港機遇

「科技報國」,這個由97年前五四運動吹響的改革旗號,近日再成神州熱話。內地日前召開建國以來最高規格的科技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臨並發表重要講話,有人稱之為「科技創新的又一個春天來臨」。筆者聞此欣喜不已,眼見國家在科技方面發展一日千里,對未來發展信心更足。但另一方面,身為港人卻又頗感焦慮,因本港近年深陷內部紛爭、在科技創新方面蹉跎歲月。面臨內地的處處機遇,筆者不禁懷疑,香港人,還能夠把握麼?

部分港人冷待科技、無視機遇?

翻查本港近日媒體之報道,對科技大會盛事鮮有提及,未引起社會明顯關注。不講不知,原來本港竟有15位來自各大學的專家教授出席,其中有12名中科院院士、3名工程院院士。

本港傳媒對科技大會的淡漠,與社會不少人對科技的態度可謂互相呼應。近年來,儘管政府大力推動科技創新,但仍有部分人士,尤其是泛民政客無視時代機遇,看不到科技創新對本港經濟的推動潛力和前景,甚至誣衊特首堅持成立創科局是「擦鞋」或「政治獎賞」。

本港內鬥之際,互聯網在全球應用正掀起新一輪革命,內地的互聯網應用也已深入每個人生活。筆者日前到內地公幹,搭的士用打車軟件,購物用支付軟件;而當地市民,大至買樓買車、小至衣食住行、水電煤繳費,無一不廣泛利用互聯網。

除此之外,內地對互聯網支持力度還在不斷加大。除去年提出的「互聯網+」國策,十三五規劃,內地更計劃所有行政村實現4G網絡覆蓋,製造更多更大潛力。

科技益企業更益個人

反觀本港,政府僅成立創科局就要闖關3次、前後耗時3年。業界苦等政策支援卻遲遲不來,不少企業轉而北上尋商機。如現在全球知名的無人機公司大疆,正是本港白白送給深圳的,實在令人唏噓。

有人也許質疑,科技創新只是益科網企業、與小市民何干?這也是一大誤區。科技改變世界,企業受益不假,最終個人得益才最為關鍵。

以筆者從事的醫學領域來說,近年來科技應用也愈趨深入廣泛,病人明顯得益。如筆者參與的防盲復明「亮睛工程」,由於患者多,距離遠,現在有採取遠程醫療系統(Telemedicine),可讓病人在原地、原醫院接受遠地專家會診,並在專家指導下治療和護理,大大節約醫生和病人的時間和金錢,最重要是第一時間可以做到技術分享、轉移,挽救病人生命。

醫術發展也突飛猛進。以治療白內障為例,手術方法逐步由傳統的囊外摘除術,發展到「超聲乳化」術,再到加入電腦智能的「飛秒激光」術。在「飛秒激光」術下,醫生毋須用到手術刀,由電腦引導,便可以更安全和準確地為病人做手術,這些僅僅是醫學與科技結合的部分實例,但足以證明科技帶來人類的巨大效力。

民間組織已搶灘社會共參與

機遇當前,香港切不可錯失時機。未來全球經濟實力競爭,主要就是依靠創新科技的發展。香港要發展,科技就是關鍵。所幸本港仍不乏有志之士,除了政府鍥而不捨成立創科局,一些民間組織也為年輕人把握機遇。

如上周就有基金會組織了近400名大學生,趁暑假赴內地的龍頭科網企業包括騰訊、百度等實習一個月,見識互聯網的最新發展,希望這些年輕學子可以珍惜機會,好好裝備自己。

當然這些機會很珍貴,但仍遠遠不夠。筆者亦呼籲社會各界都要重視科技,打造創新科技的良好氣氛。政府多投入、業界多參與、市民多互動,促進「官產研學」的合作,讓香港抓住科技發展的黃金機遇,提高本港競爭力的同時,亦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最後,筆者只想說,「時光留不住、歲月莫蹉跎」。如果不是香港人30多年前抓住內地改革開放的機遇,香港不會有今天的繁榮成就。今天,新的創科機遇來臨了,你我更要把握時機!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6年06月11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