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選是要選治港精英
普選是要選治港精英

中央邀請全體立法會議員訪問上海,從時序看來,極可能會談及政改普選。經歷早前各方陣營愈趨寸土不讓的高聲叫陣,由佔中力爭真普選,到防泛民爆冷、候選人數不過三,各展底綫。這是政治博弈的過程,不能成為政改諮詢的主軸。目前是時候「停一停、傾一傾」,訪滬之行可說是適逢其時,但亦可能是最後時機,若是連訪滬也遭左嫌右避,政改普選恐將淪為政治攻防的籌碼,得到也會「喊餐飽」。

畢竟,普選既是《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對香港政制發展所作出的莊嚴承諾和規定,也是泛民在過去三十多年來的從政口號,大家都有責任去落實執行,絲毫不容許再有延宕扭曲。

普選就是要選賢能,這屬全港的公事,絕不容淪為不同派系的政治分贓,能否有泛民代表入閘,只是個別政治力量的私事。作為特首參選人,唯一的考慮點是有關參選人是否適才適任、愛國愛港。作為特首,必須用人唯才,既要有能力卓見,政治取向以及能否與中央配合亦非常重要。因此,普選就是要選治港精英。

政治權力再分配

在今天講求民主多元的社會裏,治港精英不能再局限於少數名校的「藍血人」,而須來自廣泛階層,既有世家尖子,亦要有草根藍領。問題是如何甄別和選拔精英,如何確保均衡參與?這都是精英政治的核心機制。其實,在政治上所講的精英,是指流品,亦即才華、職業、專業,而不是家底、血統,更不存在世襲。可以說,精英執政是必須的,但精英壟斷政治則是萬萬不能,均衡參與和合憲守法,便成為整個選舉機制中「重中之重」的內容。

日前,《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在城市大學舉行的「從《基本法》看各提名方案」講座上,提到普選意味政治權力再分配,亦是經濟利益、社會財富的再調整,而香港過去是由工商界、政界等少數精英管治,故普選是權力從少數精英向普羅大眾轉移,普選制度將決定香港是否保留現有精英政治,或完全變為大眾政治。他表示,《基本法》將普選特首的提名和普選程序分開,目的是平衡精英政治和大眾政治,在容許大眾參與及分享經濟成果的同時,保障作為關鍵少數的工商界的利益。

選舉政治本身是通過選票去開展政治利益博弈,一方面,精英們在主導着選舉、主導着選民,但另一方面,選舉制度改變着精英,選民的社會需要也對精英管束制約,但這會是良性互動還是非理性惡鬥,並非單純取決於是否「真普選」的制度設計,而是在於精英和選民的政治素質和政治胸襟。放眼綜觀,當今多少國家雖推行符合所謂國際標準的民主政治,但得來的卻是停不了的衝動、盲動、騷動,動亂火頭此起彼落。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4年3月18日

原圖:pic.people.com.cn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