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與普通話
簡體字與普通話

本文作者為百仁基金副主席顏志永

有關中小學課程學習簡體字及普教中問題,近期引起社會討論,但內地與香港日漸融合,筆者任職的工業界尤其關係密切,因此從小開始學習簡體字及普通話,實屬理所當然,卻不應只學簡體字,更不該單以普通話取代廣東話,凡事慢慢學起,保持競爭力才對。

有關簡體字及普教中問題,早前教育局回應指,諮詢文件中提出學生是在掌握繁體字後,才應具備認讀簡體字的能力,並建議學校可按校情考慮是否推行普教中。由此看來,簡體字及普教中只是建議性質,並非如一些擔憂者所誤解為事在必行。

回想我們這一代,幼時未有學習簡體字或普通話,長大後才追回有關知識,困難重重;時至今日,有時看簡體字的文章未必完全明白,以普通話溝通時也有類似情況。有公司年輕員工反映,讀書時曾修讀普通話,從小開始學習,雖然當時讀得艱苦,但現在自然輕鬆,而當年課餘有閱讀簡體字書籍,現今就成了他們寶貴的個人本領,以保持一定的競爭力。

筆者從事工業界多年,眼見中港關係愈來愈密切,尤其內地是工業的生產基地,必定與內地不同廠商合作,要是不能好好掌握普通話與簡體字,試問如何與他們溝通,立足於內地而放眼世界?往往機遇就是一環緊扣一環,可能普通話不好、看不懂簡體字,機會就這樣失掉了,所以簡體字與普通話是一定要學習的。

身為父母,當然深知子女學習壓力愈來愈大,但身為香港人,更知道中港愈來愈融合,想子女保持競爭力,寧願現在辛苦一點,亦不要在起跑線上大幅落後,最重要是切勿產生抗拒心理,否則只會讀死書,沒有好處。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 2016年3月3日

原圖:bastillepost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