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土地空間刻不容緩
擴展土地空間刻不容緩

擴展土地空間一直以來都是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足夠的土地供應,是確保香港發展長期競爭力的關鍵,然而近十年間,香港土地供應的增加卻大幅度放緩,對於香港的產業多元化,以及社會民生的發展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

一方面,香港的經濟發展用地供求失衡導致的租金高企,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更對香港的產業機構、行業生態造成了負面影響。

高昂的租金作為香港營商環境的一項重要指標,不僅影響了境外投資者來港拓展業務的意欲,更為香港從事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產業的中小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當前,特區政府提出要大力推動科技產業的發展,足夠的產業發展用地是支持科技產業發展的關鍵。

另一方面,香港需要更多的土地儲備以支持住屋的興建。現時,上樓難已經成為激化本港社會矛盾的主要原因,有樓族和無樓階層在資產性收入方面的差距愈來愈大。同時,受制於空間有限而發展出來的細樓,其面積之小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使得香港居民的居住環境亦不盡如人意。

產業結構偏窄,造成的職位類別兩級分化,以及住屋階梯難以向上流動,更成為當前窒礙香港青年人發展的根本因素,「就業難、置業難」成為青年人面對的兩座大山,進一步擴大了社會的裂痕。因此,加快推動香港的土地開發,增加土地供應已刻不容緩。

為此,特區政府可考慮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並探討具有創新意念的開發模式。其一,可對目前的土地用途進行適當的調整或使用方式的優化,在短期內增加土地供應,這類土地包括閒置的農地、舊工廈,以及使用效益低下的棕地,同時可以考慮通過創新的方式推動市區重建。

其二,應盡快推動新界地區新市鎮的開發,包括洪水橋、元朗南、新界東北以及新界北地區,以及積極推動大嶼山地區的規劃和發展,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橋等相關交通配套,為本港經濟發展提供合適的土地空間。這些土地的開發將成為中期增加本港土地的有效途徑。

其三,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可積極探討通過在維港以外填海的方式,增加本港長期的土地儲備,包括特區政府建議的東大嶼都會的填海區,打破發展與保育二元對立的思維。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2015年11月13日

原圖:經濟日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