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自我封閉助港生北上求學尋機遇
打破自我封閉助港生北上求學尋機遇

新一份《施政報告》有關教育的墨十分豐富,對莘莘學子從幼稚園到大學均有照顧,各項措施撥款超過40億元,可見政府對投資教育工程相當有心。

政府除了加大力度鼓勵職業技能培訓外,還加強資助本港學生「走出去」,鼓勵港生到外國大學、內地大學升學。當中的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港生可透過免試計劃到內地升讀七十五所高等院校,通過入息審查後,可於修業期內獲每年最多15000元補助金;有關計劃不設名額上限,試行三屆後再作檢討。

現時政府雖有提供資助學額,並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擴大數量,但仍難以滿足所有港生,部分基層學生可能因難以負擔昂貴學費而錯失求學機會。反觀在內地升學,據了解,內地大學學費一般每年4000 至7000元人民幣,住宿費月約需1000至2000元人民幣,以此計算,全額的15000元補助金,省吃儉用應是足夠的。

本地大學學位一直供不應求,政府積極為高中畢業生開拓更廣闊的升學渠道,教育界普遍表示歡迎。不過,有部分人認為到內地讀書是「洗腦」、內地的教育水平也不及香港;這種看法很自我封閉,因而拒絕踏出這一步。

就教育本身而言,內地大學的學術水平日益提高,如北京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的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廣東的中山大學等,都頗負盛名,與外國大學相比也毫不遜色,也吸引不少外國留學生遠赴中國深造。再者,國家對人才的培養日顯重視,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港生到內地讀書,所受待遇只會愈來愈好。

對港生自我發展而言,隨國家綜合國力增強,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商界都把眼光投向內地「賺人仔」,港生北上升學,既可為跨不過本港大學門檻的學生提供繼續追求學問的機會,也可為將來在內地發展鋪路。

近年國家經濟崛起,對香港的發展幫助極大。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對抗亞洲金融風暴、支持香港對抗沙士疫情、通過開放個人遊和簽署CEPA 等,令香港的經濟迅速從谷底走出來;然而,不少香港市民和學生因不了解兩地唇齒相依、互惠合作的關係,對內地產生一種陌生和疏離感。港生北上升學,既能認識和了解內地文化,學成歸來,亦能與香港的朋友分享親身體驗,增進兩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港生在內地經過四年本科課程,就業時有「兩文三語」的優勢,特別受有內地背景的企業和跨國公司歡迎,且不少專業學歷現時都已實施互認,這些都是常人所忽略兼未發掘的潛力。

上海浦東面積1210 平方公里,略超香港,常住人口約412 萬,是香港人口的六成;經常有人把香港與浦東比較,認為兩地的經濟發展、生活質素等水平相似。如果有個浦東年輕人說「我這一生就不離開浦東了,在這裏讀書、工作、生活,不踏出這裏一步」,看在別人眼裏,一定認為他「沒大志」,簡直匪夷所思!的確,年輕人都有夢想、有追求,很想到其他地方闖一闖,拓寬眼界、發展事業,香港的年輕人又豈可故步自封,困在彈丸之地?

特首梁振英曾說過, 「香港不能閉關鎖港」,這不僅是指經濟上要與內地接軌,互惠互利達到雙贏,在教育事業、人才培養等方面也是如此。香港的年輕人好學、勤奮、靈活變通、適應力強,不論在香港還是國內,相信只要給他們一個機遇,必能發揮所長,為什麼要用「鑽牛角尖」的封閉思想,局限他們的錦繡前程?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4年2月15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 shuyicai58@outlook.com
    shuyicai58@outlook.com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存在严重影响
    • shuyicai58@outlook.com
      shuyicai58@outlook.com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从1945年以来,浙江存在485,453,698个青年及青少年患有性病。
      • hnwong
        hnwong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祖國地大物博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