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屈穎妍在線】EP344:如果,倫敦皇后劇院成了佛堂

//為什麼我們不能打造一種去倫敦就要看歌劇、去紐約就要看場百老匯的旅遊風氣?來香港一定要看一齣粵劇,你懂也好不懂也好,都是一種對藝術的朝聖與體會。//


人總是失去了才會珍惜。


如同許多瀕臨結業的老店,北角新光戲院最後日子的人頭湧湧,只成了一、兩日的新聞焦點,從此,一段歷史、一個地標的故事,就這樣在城市中煙消雲散。


連「城巴」公司也極速把該處巴士站改名,由原來的「新光戲院.英皇道站」及「新光戲院.書局街站」改名,刪掉「新光戲院」四個字。


新名字對外來遊客當然是更清晰指示,但對當地街坊來說,就是一種說不出的失落。


從前坐小巴去銅鑼灣,許多人都會跟司機喊出「大丸有落」的指示,儘管大丸已結業多年;從前我住那區有家日資百貨店「八佰伴」,縱使現已由另一超市取代多年,但我媽媽仍叫那位置做「八佰伴」。也許,這就是街坊對住處風景的集體回憶。


我不是住北角,我甚至不是港島人,不常去新光看電影,但作為一家53年歷史的戲院,新光呈現的是從前大戲院的盛況,可讓下一代感受時光倒流,更讓外來人走進歷史隧道。


日本古城京都的市中心有座96年歷史的建築物叫「南座」,它是日本著名的歌舞伎表演場。2018年政府把劇院加固翻新完畢,現在那裡仍有歌舞伎表演,再加了些現代戲劇、音樂會等。


每個晚上,整幢京都南座劇院都會亮起燈光,成為遊客喜愛的拍照地標,讓古城增添一分歷史氣息。


英國倫敦也有一家118年歷史的皇后劇院(Queen's Theatre),至今仍每晚上演著名歌劇《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皇后劇院是此齣世界名劇的專屬演出劇院,獨沽一味晚晚做《悲慘世界》,做了足足21年,卻場場爆滿,一票難求。


當然,北角新光戲院跟京都南座劇院的宏偉建築、跟倫敦皇后劇院的歷史悠久,仍有一段距離,但作為城市最後一座碩果僅存的大戲院,如果能把新光好好保存修飾,每晚亮起懷舊的黃燈膽,上演一齣永不褪色的《帝女花》或《紫釵記》,讓觀眾玩玩那個古老的磅重機,其實這裡一樣可以成為香港亮麗的懷舊地標。


粵劇是香港最珍貴的文化藝術,旅遊不一定只有拍照打卡食買玩,旅遊也可以是一種沉浸體驗,有人喜歡孭個背包在港九新界行山,也有人喜歡細味這裡曾經風靡全球的演藝文化。


為什麼我們不能打造一種去倫敦就要看歌劇、去紐約就要看場百老匯的旅遊風氣?來香港一定要看一齣粵劇,你懂也好不懂也好,都是一種對藝術的朝聖與體會。


我就不信每晚坐在皇后劇院看《悲慘世界》的觀眾,個個都懂歌劇,但我相信當中總有幾個看完感動,從此成為了歌劇迷。


新光戲院本來就是一個最好的劇場去讓外來人或本地年輕人去接觸粵劇、認識粵劇的地方,可惜政府寧願保留幾個舊街市也不肯拯救這個藝術寶地。


更讓人痛心是,一個滿載中國文化的劇場,最後卻落入西方教會手中,從此成了傳教聖地。想像一下,如果倫敦皇后劇院被中國佛教組織買下,從此成了佛堂,你認為,這種事西方國家會讓它發生嗎?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8
好正
3
心心眼
1
好好笑
2
令人傷心
1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