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傳媒今日(24日)舉行周年論壇暨十一周年慶典,以「國際新形勢下,香港如何轉型」為主題,邀請到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視像致辭,香港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發表開幕主題演講,而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陳家強亦有出席,並參與專題討論環節。


李家超:凝聚社會力量 共同創新求變
李家超在視像致辭中表示,香港轉型,要有新引擎、新賽道及把握機遇。北部都會區幅員廣闊,區位優勢獨特,發展潛力巨大,是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面對市場急變、科技飛躍,特區政府致力促進產業結構轉型,既要鞏固金融、法律等傳統優勢產業;更要培育新興創科產業,例如先進製造、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帶動經濟多元發展,創造更多優質職位。而國家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發展的最大機遇。他指出,政府會全力發揮香港制度優勢,鞏固國際中心地位,加速發展新增長點。

梁定邦:11支柱創新框架 提升港競爭力和韌性
梁定邦在主題演講表示,從戰略角度出發,香港要以十一個支柱創新框架提升競爭力,同時增強香港應對地緣政治衝擊的韌性,例如通過mBridge項目打造香港成為跨境央行數字貨幣支付全球樞紐,以及交易的中立平台;發展成領先亞洲的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樞紐,吸引聚焦ESG的資本流動;打造世界級金融科技與金融人才培養體系等等。而在緩解地緣政治風險方面,他建議減少對美元體系的依賴、平衡與中國的關係與國際開放性、通過多元化構建韌性降低集中風險,以及制定針對各種地緣政治情景的應急計劃和危機管理框架。他又指,香港要成功須要有五大支柱,包括大膽領導、緊密合作、持續投資、適應心態、清晰溝通,前進的道路需要果斷行動、戰略眼光以及對創新與卓越的堅定承諾。

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致辭時指,近年世界地緣政治的複雜多變,而「香港過去賴以成功的方程式已經不再通用」,香港人素來懂得靈活變通,現在正是轉型的關鍵時刻。

楊何蓓茵:公務員要為香港及國際服務
在專題討論環節上,楊何蓓茵表示,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正影響公務員的工作;另外,新世代對於生活和工作的看法和以前已經很不同,也令尋找和吸引人才方面增加許多挑戰,正在尋找不同解決方法。她表示,公務員培訓也要創新轉型,由提升技能式轉為開拓視野和新經驗的刺激,例如展開「東盟」系列、因應全球南方國家崛起而開展「撮合南北」系統培訓。她認為,公務員不止要為香港,還要為國際服務。國家的地位和實力日益提升,加上國際形勢變幻,要加強認識國家和國際局勢。在這方面不能紙上談兵,要多走出去。

張炳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要務
張炳良指出有網絡言論指「香港已玩完」,但他認為,任何城市發展都沒有玩完之說,最重要的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而積極參與大灣區的發展十分重要,香港能依靠其優勢,成為推動大灣區急速發展的重要引擎。而從政府角度,張炳良認為如何帶動轉型至關重要,而如何賦予各界轉型的動力,更是重中之中。

近日立法會議員棄選和大換血成沸揚關注焦點,張炳良就認為每屆立法會成員有別乃常事,每位議員都有自由決定尋求連任與否。他強調一個成熟的制度體現於「議員與政府官員都明白各自的貢獻與責任」,而議會的責任是監督政府,若未能發揮監察之效,會導致社會整體的服務素質下降。因此,他期望下屆立法會能繼續緊守崗位,為社會做事,提高香港治理水平。他亦提醒議員除了專注行政工作之餘,更要主動與民眾拉近距離。
陳家強:香港金融產業已多元化發展
陳家強表示,香港作為國家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應繼續與中央多些溝通,同時做好自己本身上市金融制度的角色,讓香港金融市場更加活躍,吸引更多企業來港集資。他舉例指港交所新設第18C章,放寬對「特專科技公司」的要求條件,同時配合中央容許更多公司來港上市,是中央以推動內地市場改革支持香港的舉措。對於外界經常將區內另一重要金融中心新加坡,跟香港作比較,陳家強亦稱香港新股市場做得成功,近年香港金融產業已多元化發展,香港壽險市場亦有好表現,這部分是優於新加坡,有時某些範疇的生意流失予對手,政府也可考慮推出稅務優惠等傾斜政策來扳回發展。

沈向洋:善用低空經濟 可創造逾萬億經濟增長
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教授,以「打造低空經濟的智能融合基礎設施」發表主題演講。他認為打造低空經濟就是一個人類自149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以來,勇闖無人區這段歷史的延續。要把低空經濟徹底發展起來,沈向洋直言「要致富,先修路。」他概括為四個要點:包括飛行安全、應用為王、政府為主、技術為底。沈預計善用低空經濟的話,能創造超萬億的經濟增長。

梁頴宇、沈建光、韓旭 共探「新企新氣象」
第二個專題討論環節「新企新氣象」,由滙珩資本主管合夥人梁頴宇、京東集團副總裁沈建光博士、文遠知行WeRide創始人兼行政總裁韓旭博士主講,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副主任蔣學禮博士主持。
梁頴宇表示,全世界的科學家都願意來到香港聚集。許多諾貝爾獎得主都願意來探討和分享。她認為未來我們要加強培訓下一代學生,近年已有許多人強調要認識人工智能科技發展。沈建光博士表示,企業發展需要很多人才,在這方面香港能夠發揮很大作用,它不但能吸引國內科技人才,亦能吸引全世界的人才,特別是金融科技方面,能夠匯集中西方人才是香港的優勢所在。被問及為何到港發展,引進香港重點企業代表韓旭表示,他曾到多個城市觀察當地的發展,而香港與中國的距離十分接近,交通網絡便利,十分適合企業進駐發展。

「杭州六小龍」朱秋國: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可高達1520億美元
「杭州六小龍」之一的雲深處科技創辦人朱秋國博士以「杭州六小龍對香港發展創科的啟示」發表主題演講。朱秋國認為,機器人的優勢在於它能夠適應惡劣環境的能力,能夠持續穩定高效執行任務,而人類擅長創造工具來解決新的問題,這種創造性的能力是機器人所不具備的。
他說引用券商預測數據,至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高達1520億美元,以每個人形機械人售價20萬人民幣推算,未計年間可能的科技進步降低成本和更多供應商投入市場而降價,預期當前全球具身智能產業會迎來爆發式增長機遇。

圖片來源:灼見名家網站、政府新聞網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