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國際化生物科技類專業展會,BIOHK2025香港國際生物科技論壇暨展覽,今日(10日)起一連4日在香港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BIOHK2025主席于常海、DEFTA Partners集團主席兼CEO原丈人等官員及業界人士擔任開幕禮的主禮嘉賓。
梁振英致辭時表示,八年前他成立了共享基金會,作為唯一港產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基金會到發展中國家展開多項醫療衞生項目。而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香港一直扮演中國與世界各地之間的「超級聯繫人」角色,未來應在縮小國家間健康差距方面發揮更重要作用。
梁振英指,香港持續保持高度開放與國際化的特色,是發展創科的一大核心優勢——只有堅持開放合作、促進跨境人才與知識交流,才能加速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他強調,香港擁有開放的基因,為了提升自身對國家及世界的價值,香港應持續跟上內地生物科技及技術領域快速發展,並形容這個領域是廣闊的空間、瞬息萬變。
孫東致辭時指出,香港15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已於上月正式授牌,將成為推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此外,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剛剛公佈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登頂全球第一,進一步肯定大灣區的創新能力。香港政府已將生命與健康科技列為重點戰略產業,致力將香港打造為該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盧寵茂致辭表示,自2023年推行「1+」新藥審批機制以來,已有14種新藥通過審批。政府於今年6月公布了「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CMPR)成立時間表及新藥「第一層審批」路線圖,預計在明年年底成立CMPR。此外,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中心已於去年全面投入運作,這些舉措將有力推動香港及大灣區的醫療衞生發展。
于常海致辭時表示,科學研究顯示人類壽命上限有望達到150歲,這一願景並非誇張,而是隨著生物科技不斷進步可能實現的未來。BIOHK2025涵蓋創新藥物、人工智慧、幹細胞、基因治療等多個前沿議題,將為參會者提供關於延長人類壽命的重要線索,並推動生物科技領域的創新與合作。
原丈人表示,香港擁有多所世界級大學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發展創新科技提供重要優勢。同時,香港處於中國內地與美國兩大經濟體的交匯點,他呼籲日本政府通過香港進一步加強與中美的科技交流與合作。
本屆大會由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主辦,匯聚來自2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演講嘉賓,設置13場主題報告、40餘場分論壇及100多個展位,吸引超過5000人參與。其他出席開幕典禮的主禮嘉賓還包括:港區人大代表、前香港城市大學校董會主席胡曉明,香港生物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盧毓琳,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里、高福、馬光輝,雲南白藥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董明,中共北京市委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北京亦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軍,以及華熙生物創始人趙燕。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大會圖片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