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45年巨變】梁振英憶述參與深圳經濟特區發展 倡做好兩個工作助港深合作獲巨大成果
【見證45年巨變】梁振英憶述參與深圳經濟特區發展 倡做好兩個工作助港深合作獲巨大成果

昨日(26日)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曾直接參與蛇口工業區和深圳的城市規劃,不僅是深圳發展的見證者,更是深港融合的親歷者。談到深圳45年來的發展,梁振英接受深圳衛視專訪時指出,「開放帶來改革」,深圳的開放不僅是指口岸辦理手續越來越方便,更重要是人在思維上的開放。


深圳衛視今日(27日)播放梁振英的受訪片段,當中提到1979年初蛇口工業區成立時曾有一個創舉,就是公開招聘專業人才辦培訓班,當時20多歲、剛剛從英國留學回來的梁振英加入了香港促進現代化專業人士協會,協會成員既有經濟學者、律師,也有工程師、會計師、建築師、測量師等。他們是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初期的重要「智囊團」、「講師團」。


「我在深圳參與了深圳第一張城市規劃圖的規劃工作,也參加了蛇口工業區培訓班的講課工作,」梁振英憶述當年在深圳工作所面對的困難時表示:「到蛇口的路並不好走,有路基沒有路面,這個車顛得厲害,走了大概兩三個小時。到了深圳,也必須在深圳住一個晚上,那個時候過夜的條件也不很具備。講課的地方就有一個小山包,上面就有一個石頭樓梯,上去就有一個估計大概30平方米左右的石頭房子,在裡面講課。夏天的時候高溫,我出汗多,他們很客氣照顧我,講課前有兩把大風扇對著我吹。」他續說:「學員當中後來都是我們改革開放的人才,現在他們也退休了,有個別的我跟他們還有接觸,還可以找得到,共話當年。」


1987年,梁振英受邀擔任深圳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領導小組顧問,參與了深圳第一次、也是全國第一次土地拍賣的籌備工作。當時,深圳從來沒有舉辦類似的拍賣活動,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拍賣槌,香港測量師學會特意在香港定製了一柄棗紅色的樟木拍賣槌,贈送給深圳。槌子正面鑲嵌著一塊銅牌,上面端端正正寫著:「深圳市人民政府笑納,香港測量師學會敬贈。」以此紀念那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1987年12月1日,深圳第一次土地拍賣會在深圳會堂成功舉行,一塊土地以525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之後被輿論稱為「中國第一拍」。談到這次歷史性的拍賣,梁振英形容這是一個很大膽、很有用的嘗試,「這個也是我們新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起步的那一點」。


目前深港互聯互通日益成熟,據統計,2024年全年經深圳各類口岸入境的香港居民超過7700萬人次,以香港約750萬人口數字計算,平均每個香港人到深圳10次;而同期,內地居民經深圳口岸來港超過3800萬人次。這些數字的背後就顯示出龐大的資金流、貨物流和人文交流。被問到這個消費趨勢與以往不同,是否代表內地跟香港已經換位,梁振英說:「在一個國家裡有兩種制度的安排,同時生產生活要素的價格差距比較大,這個在外面就沒有了,僅有香港和深圳這一對城市有這種關係,所以我們要把這種關係研究好,要布局好,但是總的發展趨勢潮流確實是浩浩蕩蕩的,就是融合發展。」


梁振英最後寄語深圳:「希望深圳能夠繼續重視好香港的作用,了解好香港的具體功能,同時讓香港多了解深圳的所需所長。」他認為,把上述兩個工作做好,「我對港深合作繼續取得巨大成果,為國家發展做貢獻,我是充滿信心的。」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梁振英Facebook、香港促進現代化專業人士協會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1
好正
0
心心眼
1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