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宏福苑火災至今超過48小時,大火撲滅,隨著調查工作推展,不少疑問陸續得到答案。截至今日下午5時,火災已經造成128人死亡,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初步化驗發現,大廈的棚網達到阻燃的要求,但包封大廈窗戶的「發泡膠板」高度易燃,相信最先起火是宏昌閣低層的棚網,然後燃燒到「發泡膠板」讓火勢迅速蔓延,再波及其他大廈。這場火災是香港近70年來,造成最多傷亡的致命大火,目前的當要任務,當然就是各項善後工作,為近2000戶居民提供一切可行援助。但怎樣避免有下一次的意外發生,同樣非常重要。究竟這次5級大火,給予了我們什麼教訓?
維修工程成為居民惡夢
香港有不少屋苑都正進行大維修,與宏福苑一樣,都是全幢大廈搭起棚架以及圍網,甚至是幾幢大廈同時進行維修。根據法例規定,樓齡滿30年的私人樓宇須按指示進行「大維修」。而立法會秘書處曾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港有超過2.8萬幢私人大廈樓齡達30年或以上,佔全港私人大廈總數約六成。
大廈維修工程原意就是讓市民可以安居樂業,但現時這些工程卻成為居民心生恐懼的來源,雖然目前初步調查指,宏福苑的棚網達到了阻燃效果,但大火仍然迅速蔓延,而消防處亦表示,大廈的火警鐘不能運作,顯示整個工程的安全保障嚴重不足,才造成這次全城悲痛的慘劇,讓這麼多人命傷亡。
之前各界焦點之一的棚網是否阻燃,根據勞工處的《竹棚架安全工作守則》(《守則》),棚架上的保護網需具備阻燃特性,並符合認可標準的要求,才可採用。港九搭棚同敬工會理事長何炳德曾在電台節目表示,根據勞工處相關守則,業界應使用有阻燃性的帆布及棚網,但守則只屬建議,並非法例強制要求,促請當局硬性規定使用阻燃物料。
而除了棚網需要阻燃,工程現場是否需要有更多規定,確保安全呢?因為鄧炳強指,即使棚網有足夠阻燃,但是「發泡膠」燃燒後,由於溫度過高,所以令棚網及竹棚燃燒起來,即是代表,只是阻燃的棚網並不足夠,整個工程環境都需要加強防火意識。
守則監管力度是否足夠?
除了有關棚網的疑問,負責宏福苑大維修的建築工程公司,為什麼用「發泡膠」來圍封窗戶?據了解,原意是用低成本的方法保護窗戶玻璃,但現時卻變成了大火的幫兇。翻查資料,今年香港至少發生10宗棚架起火事件,這些都顯示,安全憂患不是個別事件,如何加強防火意識?當中有沒有害群之馬,使用不合規定的物料?那麼政府只是用《守則》監管,又是否足夠呢?
這些守則原本是期望業界能夠自律遵守,不過,但從宏福苑大火所看到,如果業界自律不能保護市民的生命安全,是否需要嚴厲的法律規定,是需要反思的地方。因為無論什麼原因,人命都是首要,不能再以成本、方便等作為借口。當局亦需要加強巡查,因為即使有嚴厲的法律,如果沒有合適的監管,也不能讓法律發揮到保護市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作用。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如果我們每人不走多一步,想想怎樣保護生命安全,即使有多嚴厲的法律都沒有意義。經歷了這次如此沉重與慘痛的教訓,我們社會需要反思如何避免不會重蹈覆轍。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