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焦點短打】EP981:中國火箭迎來可回收時代 不讓美國SpaceX專美於前!

//可回收火箭技術的突破,將令中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


主持:呂暢能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港人講地》


當長征火箭一次次震撼世界,中國航天人又將寫下新的篇章——我國首款液體可回收火箭「朱雀三號」即將在本月下旬迎來首飛。這不僅是一次技術試驗,更是中國商業航天從「跟跑」到「並跑」的戰略提升,標誌著中國低成本進入太空的時代正加速到來。


可回收火箭,究竟是何方神聖?中國離實現它還有多遠?而它的首飛,對於中國航天事業而言,又意味著怎樣一個新篇章?


中國可回收火箭零的突破


「朱雀三號」是全球首款全不銹鋼液氧甲烷火箭,「不銹鋼+甲烷」的組合更注重複用壽命和未來可擴展性,這一設計與美國富商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星艦」火箭,在技術路線相近。


發射成本方面,「朱雀三號」與SpaceX公司「獵鷹9號」對標,其目標是將成本降至每公斤2萬元人民幣以內,基本與獵鷹9號每公斤約3000美元相若。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朱雀三號」面世之前,我國尚未有一款可回收火箭完成過發射任務。


據內地媒體報道,「朱雀三號」目前已進入首飛關鍵準備階段,近日首飛箭順利完成加注合練及靜態點火試驗,為正式入軌發射以及一級回收開展各項準備。假如「朱雀三號」首飛成功,就有望成為我國第一款投入營運的可回收運載火箭,這將是中國商業航天的重大里程碑,而負責項目的民營運載火箭「獨角獸」企業藍箭航天,則有望做中國版「SpaceX」,成為國內最先實現火箭回收、重複使用的企業。


或兩年內實現可回收技術


早前,我們在節目中也曾經跟大家分享過,海南文昌有個商業航天發射場,這個發射場也正積極利用自身優勢,為可回收火箭試驗和未來高密度發射創造理想條件。對於這一技術前景,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立充滿信心並指出:「我們國家很快就能實現可回收火箭項目,而一旦能夠實現回收,發射成本就會大大降低。」


他進一步解釋道,「目前內地主流商業火箭公司已具備技術基礎,正在進行測試與試飛。」雖然完全意義上的入軌回收尚未實現,但「多次垂直起降試飛已經成功,包括山東海上監測實驗等,都顯示可回收火箭的進展順利」。


郭立的分析還指向一個明確的時間窗口,就是預計2026至2027年就能實現可回收入軌飛行,到時發射成本將能顯著降低。這一預期與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節奏高度契合,也為正在建設的中國衛星互聯網星座提供了運力保障的樂觀前景。


降發射成本爭逐太空資源


對於「朱雀三號」即將首飛,就連馬斯克本人都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他在社交網站相關帖文留言說:「他們(「朱雀三號」)在獵鷹9號架構中加入了一些特性,例如使用不銹鋼和甲烷氧化物,這將使其能夠擊敗獵鷹9號。」


放眼全球,SpaceX公司早於2015年就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火箭垂直著陸,全面驗證了火箭回收技術,而通過可回收技術,SpaceX公司將發射成本大大壓低。截至2025年8月, SpaceX公司的「星鏈」已發射8926顆衛星,預計今年年底前即可發射1.2萬顆衛星。相比之下,中國星網的「GW星座」和上海垣信的千帆星座,目前發射數量不足百顆。這一差距背後,正是可回收火箭所帶來的成本革命。


因此,可回收火箭絕非簡單的技術追趕,而是關乎未來太空資源分配的戰略競爭。隨著衛星互聯網成為全球競爭焦點,低成本、高頻次、大運力的發射能力,將成為未來中國衛星互聯網發展、太空資源搶奪的關鍵。由此不難理解,可回收火箭技術的突破,也將會為中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注入新的動力!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0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