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補漏仍欠整全長者福利政策思路
政策補漏仍欠整全長者福利政策思路

特區政府更改長者綜援申請的年齡資格, 於2月1 日起由60 歲提高至65 歲,引起軒然大波。政府在跨黨派連日炮轟的壓力下,推出「就業支援補助金」,為受影響60 至64 歲的綜援新申請人士,補回長者綜援及健全成人綜援每月差額1060 元。


補漏總有不如人意之處


雖然就業支援補助金與撤回政策仍有點差距,但總算回應了大眾和議會的部分訴求,也給了政府一個下台階。但正如很多補漏措施一樣,總會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如60 至64 歲這群受助人,仍少了牙科、眼鏡和特別生活津貼等這些本來長者綜援應享有的福利內容。政府要回應這群人的實際需要,再作完善。筆者認為,更大的遺漏,不是福利內容本身,是政策背後的思維。


正如羅致光在回應議員指出,現在已沒有人談論「人生七十古來稀」,政府有一個假設:隨着健康水平的提升,60 歲不屬於「長者」,這批人理應有足夠的謀生能力,所以綜援金額應比長者的小,也必須參加「自力更生」計劃。總之就是要受助人減少對福利的依賴,重投工作。


初老者申綜援 正說明就業困難


在政府眼中,60 至64 歲的初老者,如此「年輕」退休,是人力資源的浪費。初老者選擇繼續工作,還是退休領福利,背後真正的處境和考慮因素是什麼呢?香港人以拼搏聞名,只要有工作機會,香港人都不會隨便申領綜援的,相比2005年,2017 年領取失業綜援的個案數字下降了七成,便是最佳的證明。初老者申領綜援,正就說明了他們面對的就業困難。不少企業的退休政策是60 歲,公務員也是2000 年後的非長俸制才有65 歲退休的選項。60 歲才面對失業再就業,政府又沒有完善的銀髮就業政策和誘因鼓勵企業,故願意聘請初老員工的僱主實在不多。就算有,也可能是更低薪、更辛苦或厭惡的工作,教一群有經驗的初老者如何面對呢?


鼓勵銀髮就業 不應削福利逼工作


有好的工作安排的初老者,很多都會繼續工作,但60 歲退休有問題嗎?一個人在社會工作拼搏了幾十年後,社會能為初老者們提供真正自由選擇嗎?繼續工作還是安享晚年,不用擔心生活。現實是,整體就業市場本身已是工資偏低,全體的勞動收益(工資),只佔GDP(本地生產總值)50% 左右,貧富懸殊世界第一,更甚是不少長者都是從事一些低薪行業,領的是最低工資,而香港最低工資相對人均GDP 水平只有19%,亦是實施最低工資的地區中最低的。長者們就業市場之惡劣,可見一斑。


鼓勵銀髮就業,不應是削減福利來逼他們工作,而是改善工作待遇,要有一套更具鼓勵性的措施,讓他們自願地、有尊嚴、有動力地工作,才是正路。而適用於健全成人綜援受助人的自力更生計劃,對初老者也應有較大的寬容和豁免措施。


綜援制度自1999 年至今都沒有全面檢視,落後於社會發展需要,簡單如手提電話和上網開支,也不包括在「基本需要」的計算中,租金援助更是遠遠落後於豪宅呎價的劏房租金。政府如果堅持提升長者綜援申請年齡是一種與時並進的做法,為何綜援的其他部分又遲遲不肯改革呢?立法會剛於上周少有地跨黨派地通過了「檢討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議案,政府應盡快再檢討包括長者綜援的年齡標準,乃至整個綜援制度的不足。


本文轉載自《明報》2019年1月21日


圖片來源:文匯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
支持
0
唔係呀哇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