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發展用地持續緊張,在注重環境保護的同時,亦要兼顧房屋發展的迫切需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曾表示,郊野公園邊陲建屋有助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又舉例指大欖隧道西南面用地能夠建造約3.5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縱觀全球,香港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佔整體土地面積超過4成,其比例已超過許多主要城市,或有一定空間用作興建房屋及都市發展。而有不少國家和地區近年都考慮人口增加對房屋需求上升,適當整合利用國家公園部分地帶開發用地建屋。另外,有環境與空間規劃專家認為,保育與發展之間並無衝突,城市發展更重要是作好長期布局,讓民眾享有健康舒適的生活。
香港郊野用地佔整體面積比例全球排名居前列
覆蓋全球數十個城市的文化交流平台「世界城市文化論壇」近年統計發現,香港郊野用地佔整體面積比例在全球排名居前列,與新加坡、悉尼、維也納、斯德哥爾摩等主要城市相若,較紐約、洛杉磯、倫敦和巴黎等歐美城市更多。在亞太地區,香港的郊野用地佔比也超過東京、首爾和墨爾本等大城市。
以英國的國家公園為例,公園覆蓋範圍內約有32萬居民,以及約2.2萬間商戶,但國家公園內樓價長年高企,加劇居民的生活負擔。國家公園管理局(NPA)據此支持當地居民和商戶推動可持續發展規劃,其中一項重點就是適當擴展住宅用地,在維持公園的環境質素和旅遊價值時,也能滿足居民需求,當地社區接近90%的規劃都得到NPA批准。
在美國,參議院能源及自然委員會上月也批准一項計劃,允許劃出緬因州阿卡迪亞國家公園一塊約16公頃未開發土地,為附近巴爾港鎮民眾興建可負擔房屋。早在1986年聯邦政府劃出國家公園邊界時,相關土地原定用作回收固體廢棄物,但現時隨着巴爾港鎮人口增加,將相關用地改為建屋用途,正是為滿足更迫切的房屋需求。
英國專家指增房屋供應及保護環境不是非黑即白
有關方面專家、英國紐卡斯爾諾桑比亞大學環境及空間規劃教授斯科特認為,不論是城市還是鄉郊,增加房屋供應和保護環境之間都不是非黑即白。在徵用土地滿足建屋需求前,當局要制訂完整的發展規劃,確認住宅、工作場所及關鍵設施的布局,在此基礎上確認房屋興建速度,避免嚴重拖延影響民生,或過快擴張不利環保。
斯科特亦指出,綠化地帶的規劃同樣要仔細考量。設在錯誤地點的綠化地帶非但無法保護環境,反而可能阻塞交通、延長民眾通勤時間,還變相加劇空氣污染和水浸問題。布局妥當的綠化地帶可以改善空氣質素、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同時,為民眾提供更多休閒娛樂的空間。
他又強調,戰略性的跨界規劃在提供更多房屋時,也能發揮綠化地帶保育效用,「關於綠化地帶的應用,我們應當擺脫兩極分化的辯論,認識到住房、工業、交通、社區發展、景觀和自然環境等,都是城市和鄉郊發展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原圖:網上圖片、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6135****8277
2年前Happy21
2年前Happy21
2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