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居屋比例的意義
政府在今年《施政報告》中,定出每年興建2萬個公屋和8000個居屋單位的目標。早前有報道指房委會為應付未來的建屋開支,或會出現財窘。筆者曾撰文建議調整公屋和居屋的興建比例,增加居屋供應量,用居屋的盈餘去補貼...
2014-06-29 23:00:00
要有樓先要有土地
香港有十萬計的市民住在劏房、板間房和籠屋,他們均極為盼望早日上樓/置業。身為房協主席,我亦希望能為市民早日解決住屋問題,但要興建房屋,就必須有土地。香港過往建屋的土地主要來自新市鎮,包括將軍澳、屯門和...
2014-06-19 23:00:00
多層大廈重建問題
根據屋宇署的統計,現時全港約有近4000幢樓齡達50年以上的住宅及綜合用途樓宇,而在未來10年,這類舊樓的數目估計將以每年500幢的速度遞增。試想像一下十年後的情況,就能了解到問題的嚴重性。 儘管一些公營機構和私...
2014-04-22 00:00:00
增建居屋乃多贏方案
房屋委員會近日透露,為配合政府增加房屋供應,未來須增建公屋及居屋,加上建築成本和公屋營運成本上漲等因素,對房委會構成重大財政壓力,預料其財政儲備及投資收入將會驟降。如情況持續,令人關注到房委會未來會否...
2014-02-09 23:00:00
【示威自由】將軍澳業主遊行反填海 發展局:尊重市民...
【經濟復蘇】中央今年著力高質量發展 丁薛祥:對外開...
【兩會精神】團體合辦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 鍾吉昌提三...
【明智之舉】蘋果公司CEO庫克現身北京三里屯門店 暗示...
【青年未來】亞洲青年領袖論壇在廣州南沙開幕 400人線...
【鐵筆錚錚】有人畀錢搞恐怖活動?
【諸行無常】政黨內訌不休 美國國會癱瘓
【焦點評論】華春瑩再來「十連擊」 揭穿美國名副其實...
【筆評則鳴】英國治安差到震 移英港人必回流?
【筆評則鳴】中國無意取代、也不會成為美國 華春瑩十...
香港宜加強民族共融 提高國際城市地位
廣東、江蘇,中國經濟雙引擎
中國與德國加強經貿合作的意義
【獨家文章】我在那裡
金管局的總結餘大有學問
Speak Out HK 港人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