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巨頭棄港赴星 特區需正視
生科巨頭棄港赴星 特區需正視

香港生物科技研發實力,在亞洲區數一數二,亦為全球首個地區所做的臨床測試數據同時獲、美、歐等國際權威認可。自從2018年放寬上市、容許未有盈利的生科公司來港上市,令本港成為內地生科及生物醫藥上市的首選地,按理說也應是建立研發和臨床中心的首選地,但近期一再被新加坡捷足先登,特區對此不能不正視。本港業界有識之士日前指出,欲吸引更多生物醫藥公司落戶,必須在管理、規劃、藥物註冊及人才等方面作出配合。


7月下旬,在港上市內地CRO(臨床研究外包)服務巨頭藥明康德及旗下藥明生物宣布,將於新加坡建設研發和生產基地,十年各自投資約20億新加坡元。前者計劃建造先進實驗室和設施,後者新建一體化服務中心,一舉將新加坡變成全球研發和生產網絡的重要連接點。毫無疑問,此舉是對新加坡作為全球生物製藥中心的認可,也為香港帶來巨大挑戰。


此前,同樣在港上市的金斯瑞生物也選擇在新加坡設置生產研發基地,並於今年2月投產。內地生物醫藥巨頭頻頻落地,反映新加坡在跨國藥企臨床研究及新藥研發方面已成為區域性中心。香港本是藥明系的首選地,但與港長期談判後,最後覺得新加坡招商引資的條件更吸引、進取和靈活。據行內所知,藥明康德曾花時間探討在港設基地,終棄港投星,令人憂慮這並非單一事例。


全球十大藥廠中,目前大多在新加坡設廠,國際生科多個巨頭更設立了區域總部或製造中心。專家認為,港醫療水平領先亞洲,擁有雄厚生物科研實力,近年得到政府支持,雖然也吸引了不少優秀的生科初創公司落戶,但在吸引大型藥企長遠投資方面,顯得裹足不前。而新加坡擁有快速發展的生物醫藥集群、生命科學產業生態鏈,同時也具備生物醫學人才儲備。事實上,自2000年起把生物醫藥列入四大經濟產業後,星政府一直推出不同鼓勵措施,向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直接稅務減免,企業稅低至15%。


香港也早在2000年就提出要發展生物醫藥,2009年推動六大優勢產業,其中三項是醫療產業、檢測和認證產業及創科產業;上届政府再把生科列為創科四大優先發展範疇之一,發展始漸見提速。過去5年政府投放了1500億元,涵蓋領域廣泛。


應當說,香港擁有足以走向世界的生物科研實力,但有幾大問題亟待解決。一是生科發展由多個部門管理,生物醫藥缺乏整體統籌規劃,須設法精簡架構手續。二來欠缺高層次的規劃配套,不懂得如何把研究成果轉化成藥物,以及缺乏具有全球化視野的複合型創新高端人才。三是近年不斷加大科創投入,問題是資金不盡到位。四是藥物註冊制度僵化不合時宜,沒有正式藥監局作為審批機構,令愈來愈多創新藥在中美兩地同時獲批。


李家超日前預告施政報告著墨創科,認為政府應著力發展香港的創新和科技事業,把握時機「搶」人才,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匯聚香港。業內專家直指,要留住藥企,需吸納或培育更多專業人才;擴展非本地畢業生留港或回港就業安排;招攬香港各大學在大灣區的畢業生,促進灣區人才流動。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5
好正
12
心心眼
0
好好笑
4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