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甘落後」不如「迎好而上」
「自甘落後」不如「迎好而上」

想談談近年港人出現的「自甘落後」壞心態。兩星期前,李克強總理宣布「中港股民互通」這個對香港金融市場影響深遠的大好消息。但何以我們就急急地把這個「股票直通車」叫作「滬港通」而非「港滬通」呢?這反映心裡已認定香港當了阿二。我十分在意港人不介意被周圍的競爭對手後來居上,還任由他們絕塵而去。這是一種上進心退化的表現。

明明香港前景亮麗,我們學歷最高的80後,絕對有能力從我們這一代中坑手中接棒,開創香港黃金五十年。97回歸時,上海GDP只有香港的四分之一,2010年已追上,今天更是香港的1.3倍。現在我希望港珠澳大橋可以盡快通車,將橋名寫死在歷史之中。因經濟數據上,我們以前當作阿D的澳門,現已做了阿大。97年澳門人均收入只及香港的一半,到2008年已與港看齊,今天更是我們的2.3倍。若不及時為大橋定名,以後可能會改名做澳珠港大橋。我們的同區最大對手新加坡,過去35年中有25年人均收入都遜於香港。但2004年後,他們迎頭趕上,現已拋離我們四成,所以新加坡不需承受「調位之苦」﹕雖然馬來西亞人口是新加坡的6倍,而泰國人口更是新加坡的14倍;但我小時候的星馬泰,到現在仍然是叫作星馬泰,而非泰馬星。

作為這個城市的一分子,我們有責任問一問,何以短短十數載,香港便由遙遙領先同儕,淪為「輸成條街」。我們不能再錯失發展機會,因為這只會斷送我們讀書最多的年輕一代的上流機會,最終迫使他們離鄉別井,到比香港前景更佳的地方工作。亦因此,經濟發展不應該被妖魔化,因為它是文明社會的燃料。沒有經濟發展,即使我們見苦、見弱、見貧,都救不得,因為我們沒有資源。

幾星期前,我與一眾大嶼山發展委員會的同事去西珠三角地區做實地研究,得悉五邑(台山、開平、恩平、鶴山、新會)的人口約有400萬,而旅居海外的僑胞卻近300萬人,連香港五分之一人口也是祖籍五邑。如果百多年前這個地方發展成功,當地的壯年人就不需要去舊金山採金,也無需去新金山(墨爾本)賣命。好像現在來自四川的民工到全國各作,家鄉便成了老人村。相信這些有上進心的良「民」僑胞不會大量回鄉,而會擇「機會」而居,留在外地發展,令家鄉慢慢變成老人村。

香港的下一頁,你我都有責編寫。現在我們萬事俱備,只欠決心。我們重新憶起何事何物令我城偉大,重拾成就香港傳奇、卻一度旁落休眠的自強不息奮發打拚精神,迎好而上,加快增加各項社會經濟投資,利用各種「直通車」造大個餅。我們絕對可以躍升成更有活力、更繁盛、更人性化國際都會。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再任由阿二阿D爬頭,就得有做眾人及忍受我們的下一代長期離港工作,不能陪伴家人的心理準備。香港有很多心、有力的人,我絕不相信我們落得如此下場。請各位多為發展香港努力!

發聲!加油!

原文轉載自《AM730》2014年4月28日

原圖:hketco.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