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有聲專欄】顧敏康:施政報告描繪教育藍圖

//施政報告體現政府已經將「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一體化發展,作為提升香港競爭力的核心戰略,具有更高的境界。//


特首李家超於9月17日發表的《2025年施政報告》得到了眾多好評。鑑於報告內容廣泛,本文僅聚焦特首對香港教育的規劃和舉措,並認為有關內容體現了政府已經將「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一體化發展作為提升香港競爭力的核心戰略,具有更高的境界。


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愛國教育與價值觀教育,這是人心回歸的重要舉措。2024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開始在內地實行。港府積極回應,宣布在「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下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現在,施政報告提出更加具體措施,例如,全面梳理及修繕保護香港各區的中共抗戰遺址,並融入體驗路線和教育活動,這一行動意義非凡。在學校教育方面,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學與教,普及化「心繫家國」活動,加強《憲法》和《基本法》學生校園大使培訓計劃,公布《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定稿以及優化高中中史和歷史科課程框架。筆者相信,隨著這些措施的有效推行,應該能夠切實培養學生國家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以利於「一國兩制」方針的長期貫徹。


毫無疑問,教師素質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施政報告因此提出完善教師註冊機制,並研究修訂《教育條例》,引入執業證書和定期更新要求,以確保所有任教於香港學校的教師都是適合及適當人選,維護教師團隊的專業質素。為此還提出了一系列提升教師質量的培訓和交流計劃,是非常必要之舉。


當前世界進入數字經濟的時代,香港當然不會置身事外。香港的教育必須融入數字與科技教育,從小抓起。因此,政府計劃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2026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將AI教育納入核心課程,加強教師AI培訓,培養學生數字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這些規劃非常接地氣,也推動AI和數據科學產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香港要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資源,銳意打造國際教育樞紐。通過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及設立「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加速建設「北都大學城」,這一舉措將整合教育資源,提升教育規模效應,為打造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奠定堅實基礎。推廣「留學香港」品牌,成立「留學香港專班」,推出大型宣傳計劃與「遊學香港」活動,有助於提升香港高等教育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國際學生和教研人才。這些舉措,既能實現「人才培養的搖籃」的目標,也能激發學生從「留學香港」到「留在香港」,為香港、為國家貢獻才智。


展望未來,政府的教育規劃仍有完善的空間。第一,非本地生人數的增加,必然需要考慮多元化與資源分配的問題。政府應當在教育資源配置方面做到更優化,在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師資配備等方面要加大投入。第二,在教育與就業的銜接方面,政府也要考慮如何讓培養出的人才更好地融入香港的產業發展,尤其是新興產業發展。香港目前積極發展新型工業化產業、生命健康科技產業、AI和資料科學產業等,需要大量與之匹配的專業人才,應當有更加清晰的規劃。第三,雖然香港經濟放緩,但政府對於教育經費投入仍然應當追加。無論是建設新的教育設施、強化教師資質、提升教師待遇還是開展各類教育活動,都需要充足的經費。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0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