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民生宜理性
地區民生宜理性

本文作者:莫健榮/黃大仙區議員

區議會選舉日近,有意參選的政團磨拳擦掌,競爭白熱化。區議會向來是民生工作為主,多數議會維持各黨派和諧共處,決策和投票是以考慮民生和市民利益為依歸,很少出現「敵人反對的我就支持,敵人支持的我就反對」。立法會則事事政治化,就算民生項目都要拉布,因此市民對兩層議會評價和觀感不同。

隨着政治爭拗激烈,地區民生議題亦出現政治化現象,情況令人擔憂,筆者以本區一些民生工程說明。區議會曾撥款某一路段興建行人上蓋,這類項目普遍受街坊歡迎,一般要輪候數年才能上馬。然而,當區反對派控制的法團竟發起簽名反對,其理由奇特,如上蓋頂有鳥糞、上蓋底無日照、上蓋影響屋苑風水等,令人啼笑皆非,明顯是有政治目的,為反對而反對。有議員反問:如果這些理由成立,區議會已興建的上蓋是否都要拆除?

無獨有偶,彩虹地鐵站加建升降機是居民多年翹首以盼的,完工後可令長者、行動不便者不用行長命斜和上落樓梯,街坊和議員爭取多年,工程由無到有,並納入「人人暢道通行」項目。可是,區內反對團體把升降機提示音講成噪音,通風氣窗講成排放廢氣,誤導街坊在工程諮詢期簽名反對。他們聲稱得到專業工程師意見以電動梯替代。其實這建議並非專業可行,一來位置狹窄不足以容納電動梯,二來這未符合輪椅人士使用的無障礙通道條例要求,令人懷疑這又是有政治目的去阻礙工程上馬。

民生政治化的結果是令議題不以理性判斷和分析,決策又並非以市民福祉為優先,議員可能淪為地區政客,地區服務團體也演變為政治掛帥組織,終被市民唾棄。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2015年7月22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