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觀點】違法有痕跡 難逃究刑責
【港人觀點】違法有痕跡 難逃究刑責

前年7月上環衝突案,20人於近日在區域法院被裁定暴動罪名成立,還押至下月四日判刑。這次是終審法院就「共同犯罪原則」頒下判詞後,首宗有裁決的暴動案。法官引用終院判詞指,被告人身處現場並透過行動提供鼓勵,屬主犯身份參與暴動。該案件也給一些仍對共同犯罪原則有疑惑和幻想者做出清晰指示,終院對「共同犯罪原則」的判決並非可讓一些參與者「脫罪」,而是讓控方更聚焦被告行為,涉案當事人只要有違法痕跡,最終還是要負上刑責。 


釐清「主犯角色」


終審法院近日裁定,「共同犯罪原則」不適用於非法集結和暴動罪。終院的判辭強調暴動或非法集結罪,「參與」是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定罪元素,沒有身處現場的人不可被視為「主犯」;對於身處現場的人,法庭須考慮暴動或非法集結的流動性、被告人被捕的位置和時間、所攜帶的物品等,以裁定他們是否參與暴動。單純身處非法集結或暴動現場並不招致任何刑事法律責任,但若果被告人透過說話、標記或行動提供鼓勵,則可因「參與」或協助及教唆其他人而被定罪。


也就是說,判詞釐清了定罪的焦點,控方的蒐證重點不僅局限於犯罪意圖,要顧及當事人的行為。要證明涉案人士有透過言語、衣著、標語等,顯示有參與其中。


基於終院判詞,審理上環衝突案法官陳仲衡頒下的書面裁決理由,共有400頁、1,381段,分析了每一名被告的實質行為、裝束、被截停位置及時間和身上攜帶的物品等,逐一列出被告的行為,有被告站在最前排與示威者一同後退,向警方防線築起傘陣,阻礙警方前進及掩護其他示威者;有被告則守衛載滿磚塊的車;法官指行為會產生漣漪效應,令惡化的情況延續,甚至升級至衝突。判詞肯定他們絕非旁觀者,最終裁定20名被告暴動罪成,而且均為暴動現場的「主犯」角色。


青年需警醒


正如法官在判詞所指,有些在犯罪現場的青年或許並不知道自己處於非法集結現場,有些則逞一時威風,做出激進非法行為。實際上,近日判決的多項案件,都涉及青年被煽動或通過喊口號、張貼宣傳等方式轉化成為煽動者的情況。青年法律意識不足,煽動者尤其可惡。多項判決已經清晰劃出紅線,再次給社會警示:不要試圖為不法行為找推卸責任的藉口,犯罪行為一旦發生,無論是依據何種法律條文和取證標準,犯法者都一定會付出沉重代價。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13
好正
4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 +85298****49
      +85298****49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