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新政」兩名政客宣誓期間以「非人道、非人類」方式,瘋狂侮辱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犧牲的二千萬中國英烈,事件早就引起有識之士的公憤。政府日前就「青年新政」兩人的議員資格入稟高等法院尋求司法覆核,法院要求受理,並排期至十一月初開審。近日,社會就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應該在明天的立法會會議上再次安排「青年新政」兩人宣誓又有一番爭議,一眾非建制派議員繼續謬論連篇,為袒護兩名「同路人」,不惜信口雌黃,稱梁君彥若改變讓「青年新政」宣誓的決定,就是受到建制派的「政治壓力」。筆者認為,真正在施加「政治壓力」者絕非建制派,反而是滿口仁義道德,實則不知「尊重法庭」為何物的非建制派!
容許宣誓對立法會影響深遠
筆者之所以認為,押後讓「青年新政」宣誓是「尊重法庭」之舉,理由其實很簡單:法院已經受理政府提出的司法覆核,意味法院認同,政府在此事中並非全無勝算,案中的法律觀點亦有值得斟酌和爭拗之處。換而言之,「青年新政」二人是否已失去議員資格,至今仍然是未知之數,貿然讓兩人宣誓,他朝兩人一旦被判敗訴,他們之前參與的會議或投票會否因而受到影響或法律挑戰?這其中肯定存在不確定因素。
事實上,容許兩人宣誓,將來的爭議只會更大,觀乎現時的情勢發展,任何一方敗訴,都肯定會嘗試申請上訴覆核判決。若然不幸言中,這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世紀官司,審訊延續多月並非杞人憂天;現階段,在兩人議員資格未明的情況下讓他們宣誓,對立法會的影響難以估量。
且聽專家一言
就算按下對立法會運作的影響不表,在法、在情,梁君彥都不應讓兩人宣誓。在「法」方面,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清楚說明,「目前無法例提出可為議員安排第二次宣誓」,認為政府既已入稟覆核立法會主席在這方面的權力,梁君彥應重新考慮這安排。
而曾任立法會議員多年的資深大律師湯家驊亦指出,立法會秘書處其實已在首次會議安排兩人「宣誓」,基本上已經滿足法例上「盡快」為當選議員宣誓的要求,直言「押後」讓兩人宣誓是「好方法」,認為立法會不能一意孤行、漠視正進行的司法程序。
押後宣誓 情理兼備
在「理」方面,立法會秘書處早已公布,「青年新政」兩人雖然尚未宣誓,但他們仍可獲支薪。事實上,兩人亦一直在使用獲編配的辦公室,意味就算他們要透過立法會資源去反映民情民意,理應不會受到任何阻礙;在此情況下,暫緩兩人的宣誓,實不失為折衷之法。
「青年新政」二人,在法、在情、在理,現階段都不應獲得再次宣誓的機會。非建制陣營指立法會主席若改變自己當初的裁決,肯定就因為受到「建制派很大的壓力」,此一說法,有明顯的盲點,並且未有周詳考慮筆者提出的理據。「青年新政」二人,本來只要好好宣誓,今日已經可以在會議上繼續他們的「抗爭」路線,偏偏兩人不惜做「非人道、非人類」的行為,都要趁機作辱華政治宣示,咎由自取,與人無尤。
非建制派議員,你們可否做一次好心,擱下事事盲反的態度,為二千萬受辱的死難中國人討一回公道,可以嗎?
原圖:eastwee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