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底在南韓釜山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以來,中美關係似乎呈現出企穩向好的積極勢頭。最直觀的變化是,近期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的激進言辭明顯減少,為雙邊關係營造了相對緩和的氛圍。
不過,客觀來看,當前這份「暖意」能否持續升溫,兩國關係是否真正擺脫波動態勢、實現根本性回穩,仍需在一系列現實考驗中尋找答案!
中美關係不能進一步退兩步
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日前在2025年香港中美論壇視頻致辭中的一番話,可謂切中要害。他強調,雙方要切實「防止折騰反覆、避免橫生枝節」,尤其要警惕「不能進一步、退半步,甚至進一步、退兩步」的消極循環,杜絕為兩國關係製造新的困難與障礙。而謝鋒這一論斷,直指中美關係近年裹足不前的癥結!
事實上,縱觀近年中美關係進程,美方對華政策的反覆性與投機性已暴露無遺。從特朗普政府首倡「美國優先」,到拜登政府接棒施壓,再到特朗普再度執政,這些年來,美國對華政策正正就是不斷搖擺,忽左忽右,忽冷忽熱,出爾反爾,既想無理遏制中國發展,卻又想在中國身上「搵著數」,以壓獲利!
特朗普再次「變臉」
目前看,特朗普當然不想也不會馬上改變這個做法。近期,我們看到美方再一次「變臉」,因為美國國務院已批准特朗普第二個任期首筆對台軍售,包括總價值大約3.3億美元的F-16、C-130、IDF 等機型「非標準航材零部件」和維修服務。
雖知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但美方依然執意推進對台售武計劃,繼續無視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這些就是謝鋒警示的「進一步、退兩步」的危險傾向!
高市早苗或成「絆腳石」
更值得警惕的是,中美關係的暗湧已超出雙邊層面。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台,這位奉行強硬對華政策的政治人物,一上台就觸及敏感的台海問題,是否會成為中美關係進一步回暖的「絆腳石」,為地區局勢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儘管特朗普在近期採訪中強調「與中國關係很好」,未為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論」撐腰,但在盟友體系與對華關係的平衡中,美方後續會有怎樣的舉措?若第三方勢力不斷挑動對立、製造摩擦,干擾中美關係大局,就正如謝鋒所擔憂的「橫生枝節」,特朗普最後會「站哪一邊」?
事實上,一股頑固的「反華心魔」一直在美國政壇深處徘徊。正如奧巴馬政府時期駐華大使馬克斯‧博卡斯在2025年香港中美論壇上所言,當前美國政治中「政治正確」已嚴重異化,對華議題更被扭曲為某種「政治毒藥」。即便是相對理性的對華友善言論,也因政客們擔憂選舉失利而鮮有人敢公開主張,足見其對華認知與決策環境,已陷入何等非理性的境地。
顯而易見,打破困局的關鍵仍在美方!中美關係要真正走出「進進退退」的極不健康狀態,需要美國政壇上下摒棄反華「心魔」,以實際行動落實兩國共識。唯有如此,才能讓中美關係真正駛向持久穩定、互利共贏的未來!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