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評論】有關港大民調的幾個疑問:覆練乙錚及關焯照兩位學者
【港人評論】有關港大民調的幾個疑問:覆練乙錚及關焯照兩位學者

《港人講地》編輯室日前發表〈解開特首民望「不合格」之謎〉及〈民調學術討論 對事非對人 港大民研計劃應虛心檢討〉兩篇關於港大民調的文章,在社會上引起熱議,當中有幾個重點確實需要編輯室在此進一步闡釋。
 
「合格線」存在多年
 
時事評論員練乙錚先生撰文指《港人講地》擅自將「50分」定義為「合格」,並聲稱港大民研計劃再三聲明「50分」與「合格」無關;另一邊廂,經濟學家關焯照先生與另外兩位同事撰文,指港大民調從沒有暗示「50分」是一個合格的最低門檻。然而,練、關兩位先進或許未有注意到「合格線」之說並非源自《港人講地》,而是多年來存在於社會。
 
事實上,在過往多年有關港大民調特首民望的新聞報道中,「在合格線以下」、「回到合格水平」等等用詞,均取決於民調評分是否達到50分,包含有關字眼的報章報道,至少也有數百、甚至數千篇之多,但未見港大民調或鍾博士澄清。有理由相信,市民都會累積「50分等同合格」的印象。
 
如果「50分」等同「合格」的看法有不妥,相信港大民調負責人以後公布民調時也必須清清楚楚交代。事實上,若非今次港大民調公布原始數據並引起廣泛關注,相信普羅大眾也不會知道原來在鍾博士眼中,「50分」竟然不等同「合格」。
 
「一半半」之說須向市民交代

練氏又質疑《港人講地》「偷換概念後靜雞雞進行綑綁抽水」。然而,《港人講地》編輯室在已發表的〈民調學術討論 對事非對人 港大民研計劃應虛心檢討〉一文中,其實已清楚指出,如果「50分」是「一半半」的話,希望港大民調公布評分分布,以便市民有較佳判斷。我們要求的只是港大民調提高透明度,如實反映評分分布,而從未要求民調有「預設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合格與否」是「二分法」,若然正如鍾博士所言,50分只是其中「一份」,則變相是「三分法」(其餘「兩份」為1至49分以及51至100分),那麼,港大民調便更有需要公道地交代三部分的評分分布,而非籠統地用一個平均分表示民調結果,但在此以前,港大民調一直未有主動而全面地公開相關分布,這亦是《港人講地》編輯室再三提及的重點所在。

採中位數更佳 無意剔除極端評分

另外,練氏又暗示《港人講地》要求把0分的極端分數剔除,否則就是港大民調不科學云云,此說法與事實明顯不符。在對上一篇文章中,編輯室已曾指出,類似0分或100分的的極端評分將會愈來愈多,因此不能單單公布平均分,「若繼續單單公布平均分,則市民、學術機構和政府均未可憑此準確了解到實際民情」。因此,我們建議民調機構可採用「中位數」,這點與關氏的建議是不謀而合的。至於是否剔除極高和極低評分部分的「截尾均值」做法,學術界也可以探討當中的利與弊。

同樣地,我們絕對同意關氏所指「極高和極低評分也是重要的統計資料」,也正因為這一點,我們才要求港大民調清楚公布評分分布。因此,對於關氏在文中對《港人講地》所提出的質疑,也確實令人不明所以。

民調精益求精方合社會要求

《港人講地》編輯室就著港大民調先後發表兩篇文章,無非是希望拋磚引玉,令社會各界客觀正視港大民調存在的疑問。隨著社會要求政府機關和不同機構提高透明度的呼聲日高,大眾對民調的要求也會愈來愈高。要知道的是,一個好的民調,做到準確反映民意,才能讓為政者得到準確參考。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