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高舉科技興國 香港一脈相承配合
「二十大」高舉科技興國  香港一脈相承配合

在北京舉行的中共「二十大」會議已屆尾聲,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就治國理念及路向提出了明確的綱領指引,涉及政經民生等各個領域,當中特別將「科教興國」及「人才」兩目標從經濟層面獨立出來,反映出對此的重視。同樣,特首李家超昨公布的首份《施政報告》,亦特別用了大量篇幅闡釋本港要搶企業吸人才,看似不謀而合,但實質與國家的主軸發展是一脈相承,可更有效地融合國家的大戰略中。


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總結了中國過去10年的經濟成就,包括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經濟總體量佔世界比重達18.5%,以及進入創新型國家等里程碑。當中,我們可以預見,國家未來的經濟戰略將着重「實質經濟」發展,加快推動中國進一步成為農業及製造業強國,強調高品質的發展,是要求「質」的提升,而非單純「量」的增長,這由近年中央不再為每年經濟增長訂定硬目標已可反映出來。


無疑,當前國際地緣政治異常複雜,美國全面遏抑中國崛起,尤其在高科技產業例如晶片出口實施愈加嚴厲的封鎖圍堵。因此,在二十大報告中亦特別為中美科技戰作出規劃部署,強調科技人才與創新自主的重要性,凸顯出「科教興國」及「人才強國」的大戰略,並確立了一個重點,就是「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顯然,在中美晶片戰中,中國也早意識到高科技發展是不能僅靠大量資本投入,關鍵是要儲備足夠的高科技人才庫,方可加速實現高科技獨立自主的國家自強夢。


事實上,相較於競爭對手,本港在科技、人才及創新方面向來都有一定的優勢,只是近數年的社會風波及疫情重挫了元氣,導致不少人才流失,尤其是資深管理人及高科技研究員,甚至科企也蟬過別枝去新加坡。不過,亡羊補牢未為晚,特首在《施政報告》中大篇幅重點提出要搶企業吸人才,亦為此設立「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招引全球百強大學優才來港,並在居留及稅務方面提供便利。可是,本港招攬的年薪達250萬元及學壓門檻均高於新加坡,加上入境檢疫等限制,相信短期內也難有成效,但假以時日,可望憑藉發揮本港高科技固有優勢,以及發展「北部都會區」,並定位為「國際創科新城」而有所成就。


無可否認,《施政報告》中提出的開拓高科技產業是本港中長期經濟發展的出路,亦可配合國家發展大戰略。值得留意的是,發展高科技,搶企業吸人才在在需財,而且要長期源源不絕的大量資金投入,這難免令人憂慮錢從何來?《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大規模交通運輸基建及加速興建公營房屋,更須耗用巨額財政儲備,一闊三大之下,目前庫房已面對相當吃力的財赤問題,加上近年經濟不佳,稅收劇降,庫房仍有足夠財力長久支撐嗎?早前財政司透露,今財政年度將出—現一千億元赤字,是歷來第二高,也意味財政儲備將會降至約八千億元。無疑,財赤是避不了的現實難題,政府未來必須開源,顧及適度開支,靈活調配資源,以實踐宏圖大計。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4
好正
11
心心眼
5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