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疫後重建 加快對接灣區產業鏈
港疫後重建 加快對接灣區產業鏈

香港過去一次次經歷嚴峻考驗,現時浴火重生。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在香港特區新政府就職典禮上提出四點希望,強調特區要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稱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香港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國家發展機遇,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而新特首李家超表示,要以大灣區及「北部都會區」作為切入點,推動港深雙城強強聯手,打造雙城經濟,攜手推進大灣區發展。


疫前,香港已經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首選,疫後重建經濟,本港仍發揮超級聯絡人的作用。目前有逾160間公司正申請在港上市,包括中概股、生物科技公司、大型及超大型集資企業,當中有10隻以上預計融資額約78億港元,其中有3至4隻料將在下半年上市,故此預期本港今年能躋身全球IPO融資額前五位。


毫無疑問,大灣區建設不僅為港企帶來商機,對接兩地金融、技術、生產、服務、市場產業鏈,尋求共同發展,同時也為港青帶來新機遇。在幫助港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支持港青到內地發展方面,特區提供了創業培訓、拓展市場、產品展示等多方位的支持。


產業鏈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這種「對接機制」像一隻「無形之手」調控着上下游關係和相互價值的交換。大灣區內地城市和香港關係密切,優勢互補性強,互利共贏空間大。特區政府支持港青北上創業漸入佳境,幫助本地初創企業拓市場、建人脈、增曝光、覓夥伴,讓初創企業向全球買家展示創新意念與產品等,到大灣區創業指引和幫扶都更加清晰具體。內地經濟騰飛,香港背靠祖國也得到長足發展。


大灣區建設,是香港回歸後迎來的又一個重要的歷史發展階段。粵港合作,不再只是某一個地方的商人到另一個地方投資、營商,而是11個城市通力合作,充分發揮每一個城市自身優勢、長處來推動和貢獻大灣區多個範圍領域的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所展現的,正是為港企、港青帶來無限機遇的發展新格局。


如今「大灣區」概念在香港深入民心,恢復通關之後將有大量港青前往大灣區內地九市進行實地考察、交流,更多港青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未來可期,預料疫後內地企業赴港不論數量與速度都將明顯增長。


早期港企在內地投資主要集中在利潤相對較低的製造業;2000年以來,開始將銷售渠道、營銷中心甚至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合作放在廣東;直到大灣區規劃出台,藉政策優勢先行先試,灣區內就可以實現全產業鏈的資源高效配置,香港有資金、渠道、科研優勢,內地城市有人才、市場和供應鏈優勢,11個城市各展所長,可助全球研發企業進行成果轉化,縮短創新周期,帶動周邊服務業發展,服務全國甚至全球市場。


香港親歷了粵港合作從「投資設廠——業務合作——融合發展」的全過程,見證了產業鏈由「鏈條」向「生態圈」的構建與發展。香港也必將獲得越來越廣闊的發展空間,擁有更多產業「用武之地」。


原圖:港人講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5
好正
17
心心眼
1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1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