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創科重振經濟 大灣區打通捷徑
港創科重振經濟 大灣區打通捷徑

持續兩年多尚未落幕的新冠疫情,嚴重打擊了本港經濟,百業凋零,砸爛大批打工仔飯碗。香港再出發,一定要配合內地的防疫策略,和內地通關最重要。有了對通關事項的基本定位和理性判斷,疫後重建才會迅速復甦。隨著近來疫情回落,本港工作重心也將進入邊抗疫邊重建。近日,特首候選人李家超與創科界人士交流,指出本港科技發展非常有前途,其施政理念包括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而科創是推動整體競爭力的重要元素。可以預見,香港在大灣區內的科技合作將注入新動力。


其實疫情並未按下大灣區合作停止鍵,而是蓄勢待發。如內地著名的深圳投石智庫港區顧問透露,近期已有一些本港合作夥伴企業,正進一步調整策略,探索與香港創科院校、科學園和數碼港展開生物醫藥等合作,開發高科技創新產品,包括醫藥科技、人工智能、電子芯片等。立足大灣區,發揮兩地政策、資本、人才和科研等優勢,拓展全國市場。


不同科技應用在日常生活和將來的應用都站在前端,香港科創大有可為。再工業化利用新科技可以把原本工業提升到高質量工業,令香港可以再騰飛。

        

但毋庸諱言,中央提出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以來,深圳市無論在扶持資金上,人才引進措施方面,還是「創新科技園」的推進上,都領先港澳兩特區。香港本可成為帶領大灣區科創的先行者,因為擁有比廣州、深圳和澳門更為優越的創科條件,但由於港府在融入內地發展的問題上,長期猶豫不定,對科技發展缺少通盤計畫,科創投入資金長期不足,同時也缺乏吸引人才的措施推出,以致阻礙了香港科創業的向前發展和重大突破。


香港仍未建立一個完整的「科創生態圈」,科研、融資、生產以及市場化,存在顯著的短板,也未能高效貫通各要素。而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在於,私營機構的研發投入太低,亦是整個香港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問題。深圳市的經費總額是香港同期本地研發總開支5倍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超過90%的科研資金投入來自企業,只有少於一成來自政府。事實上香港有能力以創科重振經濟,改善民生,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面對區內區外劇烈競爭,還要長袖善舞,打通和大灣區合作捷徑,高效互通互聯。加強對香港高校和「兩園」科研和技術孵化工作的協調和管理。


在科創領域香港有獨特優勢,具有較強基礎研究能力,以及低稅制等優勢,有利於吸引全球科創人才。關鍵問題是特區要有國家發展大局意識,願意從情感上、思維上和法律制度上,承擔起推動大灣區的融合發展,讓香港成為「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合作平臺的驅動者和先行者」角色。


香港將與內地的科創合作作為融入大灣區建設的突破口,為國家作出貢獻,也會贏得香港自身的發展,進一步優化香港的科技創新環境。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41
好正
11
心心眼
2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1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 +85298****49
      +85298****49
      1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