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齋、和尚、高僧、教育
打齋、和尚、高僧、教育

本文作者為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


國家發展步步前行,向人民生活負責,當然亦包括香港在內。繼「一帶一路」,國務院於2016年3月公布《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及香港在泛珠合作所發揮的作用和重點範疇,並鄭重提出「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為龍頭,以珠江──兩江經濟帶為腹地,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輻射東南亞、南亞的重要經濟帶」,藍圖是清晰的。


大灣區首被賦予重任


發展是硬道理,政治包袱都可卸除,近代以前,五嶺(越城嶺(湘桂間)、都龐嶺(湘桂間)、萌渚嶺(湘桂間)、騎田嶺(湘南)、大庾嶺(贛粵間,腹地在江西大庾縣))是長江、珠江的分水嶺,嶺之南(今天泛稱大灣區)中國歷史發展,長期被視為是南蠻之地,文化「落後」於長江、黃河、中原大地,是歷代中央官員失意流放之所。歷史偶然與必然,西方列強選擇香港登陸入侵,再連五口通商,一發不可收拾,西風壓倒東風。清衰至民國,貴胄至平民,無分賢愚貴賤,都處於東西文化相激相蕩的漩渦,忽東忽西,亦東亦西,今天依然如此。大灣區以香港、深圳、廣州的經濟發展、文化演進、國際視野,甚為獨特,多有可取之處。但整個大灣區從未被國家賦予如斯重任,要發展成要帶動中南、西南地區,再輻射東南亞、南亞的經濟帶,並要再發展成與紐約灣區、東京灣區、悉尼雙水灣區相媲美,中國大灣區的九市加兩特區,將建構成世界級的城市群,這無疑是嶺南歷史發展的大突破!


香港這邊廂,政府與民間基本上未有看大灣區發展藍圖,卻有2016年的旺角磚頭暴動,2019年更有嚇人的社會大動亂。歷史橫流退,疫情爆發,《港區國安法》生效,香港重回正軌,早前國家再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大灣區的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發展重要的一部分,而香港地位更受重視,在規劃中,香港被賦予成立八大國際中心(金融、服務、貿易、法律、創新、知識產權、文化藝術)。從教育現場看,未見要將香港發展成樞紐的敍述。坊間有兩種猜測,一是香港過去亂象頻生,學界難辭其咎,難以付託重任;另一是,八大國際中心的設定與發展,人才培育為先,教育全覆蓋,人人有責,不用明文也自有規定,教學專業,心裏要有把尺。


往前看,香港的教育,應改寫成大灣區下的香港教育,唯有如此,「香港模式」的教育,輻射才能擴闊,才能發揮「香港國際八大中心」的影響力。今天香港學校面對的是適齡入學人口持續下降,移民潮時隱時現,疫情不息,內地的港人子弟學校陸續建成,且頗受歡迎。「這樣下去,香港未入大灣區,經已被掏空至盡。」一位校長與筆者在一灣區教育研討會上,憂心忡忡的與筆者耳語。學界的憂慮既要正視,亦要破題釋疑。


港學院內地分校口碑佳


大灣區起家的起點,是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精神「支援」,資金卻掛零。往後是大灣區乃至全國人民共同奮鬥出來,廣東夢、深圳夢陸續實現。若然坐以待斃,政策文件就變成死灰一堆。那些年,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大業上,「香港模式」於經濟、教育、民生等事務上,投入不少,發揮的作用很大,確實多有貢獻。今天,時移世不易,日光之下無新事,整個香港於金融、服務、航運、貿易、法律、創新、知識產權、文化藝術底子依然深厚,否則,國家十五規劃不會賦予成為大灣區八大中心的重要角色。


事實上,香港各大學已陸續在大灣區內設校施教,口碑甚佳。中學亦步亦趨,收生亦且頗受歡迎,這是「香港模式」的再擴充,規模再擴大,港大深圳醫院設立是病患者的福音,實質前往求診的人士很多。但不可忘記的是,這些成功的學術與醫療機構,總部都設在獅子山下,維港兩岸。不過,廣府話有句話「打完齋唔要和尚」,意謂事主們要和尚做完法事後,將置之不顧,筆者以為,人情總有冷暖,自然而然,但最關鍵的是,就是和尚是否自強不息,當道行提高至高僧的層次級別,更多的事主必然有求於高僧。細數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多年,香港人在經商、科研、金融、服務等領域,取得助人助己的成績是驕人的,是為世界所稱羨的。但不進則退,小進亦是退,是時代要求,最後以「打齋、和尚、高僧、教育」作結。


原文轉載自《信報》2021年10月30日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9
好正
3
心心眼
4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acp4711@yahoo.com.hk
    acp4711@yahoo.com.hk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good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