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爭 國際法為本Vs規則為本
中美之爭 國際法為本Vs規則為本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中美2+2高層戰略對話之後,西方國家隨即展開連串動作,矛頭直指新疆,包括歐盟30年來首次因人權問題制裁中國,亦有企業拒用新疆棉花--預計這些招數陸續有來,藉以展現美國所謂「以規則為本之國際秩序」(rules-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


以規則為本 僅政治修辭遊戲


中方表明不接受「以規則為本之國際秩序」的主因是其定義不明,背後意思是指這些「規則」基本上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說了算,若有任何改動,又或是有特殊情況,亦往往以美國的利益為依歸,例如美國透過量化寬鬆政策援助自身經濟,卻間接把問題「輸出」其他國家,加劇不少地方的貧富懸殊狀況。


留意語意方面,現時美國不斷強調「以規則為本」,屬於典型的政治修辭遊戲,暗指自己乃守規一方,從而反映中國是不守規、破壞國際秩序的另一方。針對這點,中方所用之對應字眼則提升一個層次:「堅定不移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也就是從rules到laws,強調「守法」,意思是與其由美國繼續訂定這樣那樣的規則,再叫其他國家跟隨,不如把議題放進聯合國討論,再變成具實質約束力的國際公法。


之所以說美國在玩政治修辭,基於目前大力宣傳的「以規則為本之國際秩序」,本來有另一名稱:「自由主義國際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但這套強調開放市場和公共資產私有化的理念,隨着全球化衍生的連串問題,如失業問題、移民問題、氣候變化問題等,受愈來愈多國家所摒棄,故此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時,開始改口變為「以規則為本的國際秩序」。不過當時除了強調「規則」,更注重「以價值為本」(values-based),但近年開始連「價值為本」也不提,只着眼「規則」。


為甚麼出現這種轉變?主因之一,是自從特朗普入主白宮後,民粹主義的崛起令歐洲不少國家覺得自己跟美國的價值觀愈走愈遠,有時甚至南轅北轍,加上特朗普又主張「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那就更難稱得上擁有共同價值。


在意識形態層面,目前大部分歐洲國家的確不太接受美式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而傾向社會資本主義(social capitalism):重視經濟發展對社會整體不同階層的保障,遠多於個人財富累積。


歐傾向社會資本主義 與美分歧


就以科技政策為例,從價值觀角度分析,美國和西方其他國家對於科技發展的意義(尤其社交網絡的發達)存在極大差異:美國一方面視社交網絡為新時代創造財富的平台,同時又視之為國家安全隱患;歐洲諸國則專注保障網絡用戶私隱,並認為科技巨擘傷害國民利益而開徵「科技稅」。相比之下,中國則利用網絡進行史無前例的全面監控,並透過鼓勵網絡消費與創業,轉移來自政治訴求的壓力,手法與政策雖然跟美國大相逕庭,但注意中美倒是同樣聚焦「科技創富」和「國家穩定」這兩個範疇,也就是美國某程度上跟歐洲諸國的看法反而相差更遠。


正因如此,美國想強調「以價值為本的國際秩序」也說不通,惟有再退一步找出政治上的最大公因數,主打「以規則為本」來拉攏西方盟友,意思等於是說:縱然我們的價值觀有分歧,卻有必要一同訂定有利於我方之規矩,好過容許對手另立一套規則。


美往後部署 料3範疇立新規矩


即使出現轉變,但由於拜登的外交政策基本上乃延續奧巴馬年代的方向,故美國往後如何部署「以規則為本的國際秩序」,其實早在2015年「柏林安全會議」的一篇演辭中經已詳細說明,當時美國提出要在3大範疇訂立新規矩:第一,網絡穩定(cyber stability);第二,氣候控制(climate control);第三,貿易及投資。


3大範疇當中,以網絡穩定為重中之重,美國當時甚至在演辭中把新規矩逐點列出--


(1)任何國家不得進行或支持其他人刻意破壞或限制別國網絡基建運作。


(2)任何國家不得妨礙緊急隊伍處理網絡安全事件,亦不能容許自己團隊作任何傷害。


(3)任何國家不得進行或支持透過網絡盜取知識產權、貿易或商業秘密以圖利。


(4)每個國家要秉持負責任和合作的態度,遏止於自己本土發生的惡意網絡行為。


(5)每個國家必須盡力協助遭網絡攻擊的國家。


看到這裏,明眼人一定已看出以上新規則的問題所在:每個國家要秉持負責任和合作的態度,協助其他遭受網絡攻擊的國家--意思就是要容許美國專家(畢竟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在美國)進入其他國家的網絡基建進行調查!反過來看,美國又會否容許其他國家進入網絡查一下?相信絕不可能了罷。


由此可以理解,所謂「以規則為本的國際秩序」如何只對美國有利,因此中方的反制就是堅持「以國際法為本」:透過在聯合國討論並訂立國際公約或公法,令美國及其西方盟友也同樣受約束。


另外兩個要訂立新規則的範疇又怎樣?氣候控制方面,美國回歸《巴黎協定》(今年11月為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後,必定要求各國監察中國能否達到2030年「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即「碳強度」)下降65%的目標,不過由於特朗普之前退出《巴黎協定》,於是美國在減碳排放方面要追落後,故估計態度亦不會太強硬;至於貿易投資方面,美國原先打算以「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促進美國和歐盟的經濟,但歐盟內部一直興趣不大,加上去年遭中國「截糊」完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談判,所以目前惟有靠狙擊中國生產過程的種種問題,以阻礙中歐正式簽署協定。


原文轉載自《經濟通》 2021年3月30日


原圖:中新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5
好正
6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 Happy21
      Happy21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grin:
      • Happy21
        Happy21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Good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