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泰港龍談起
從國泰港龍談起

本文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溫凡


一度輝煌的國泰港龍航空,服務香港超過35年,卻在今年10月21日宣佈即時停止運營。雖然今年航空業整體受疫情影響衝擊嚴重,但港龍淪落到如此地步,也讓人不勝唏噓。

 

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麽?部分人如沈旭輝,號稱「因為對大陸市場構成結構性依賴,而失去自身靈魂」是今日國泰港龍苦果之因。細究起來,此言謬之大也。

 

其實國泰港龍航空的前身港龍航空,是由曹光彪、包玉剛、霍英東等成立的公司,作為首家香港華資航空公司,主打境內航線。成立之初主要目的是為了扭轉英資太古集團下屬的國泰壟斷的局面。經營數年之後,中信泰富和國航先後入住,可以說國泰中資或者華資的基因是非常強的。

 

但在2006年,國泰斥資80多億全面收購港龍航空,由於國泰航空主要經營國際線路,而港龍航空在香港內地線路經營上地位穩固,部分線路甚至在內地享有不俗聲譽。然而此次收購之後,港龍愈發喪失了自身的定位。

 

經過屢次併購之後,國泰旗下的國泰航空負責長途國際線,港龍負責內地線,從業務的角度來說,國泰和港龍有一定的重疊與競爭關系。

 

尤其是近年以來,深圳機場吞吐量崛起,港龍航空本身也不可以將自身上流,定位成與國泰一樣的高端航空,也不能下探與香港快運或者境內的諸多廉價航空競爭,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生存空間逐步收窄,直到今年流年不利,疫情爆發,無奈謝幕。

 

後見之明來看,如果港龍可以早早明確自身定位,而不是在不上不下的夾縫中求生存,也許早就可以借廉航的東風,憑借香港的優勢成功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由此可見,所謂對大陸市場過於依賴根本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自身定位不清晰。

 

其實今時今日的香港又何嘗不是如此?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崛起,是趁著20世紀末全球化的東風,直到2008年,紐倫港三強並列,香港的聲望達到頂峰。與此同時,香港完全摒棄了六七十年代賴以生存的產業,出現了製造業全面空心化;伴隨著服務業日趨單一化、金融化和地產化;就業結構兩極分化、劣質化;中產塌陷、基層上升通道收窄、階層固化,直至今日坐困愁城之局。

 

目前來看,香港金融業面臨上海、深圳的競爭,制造業空心化之後亦難回流。高不成低不就的此情此景,與國泰港龍最後面臨的局面多麽相似?

 

此時此刻,若還是鴕鳥般泛政治化地將困局的原因歸咎於所謂「過分依賴內地」,是多麽的可笑?

 

祭奠港龍的同時,也是時候讓香港找回自身定位,重新再出發了罷!


原圖:中通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5
好正
6
心心眼
2
好好笑
3
令人傷心
2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