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苦讀,是讀得苦
不是苦讀,是讀得苦

女兒考試,書本攤滿一屋,翌日她要考地理,卻見她伏在筆記上一臉惆悵。

「點呀,又背唔到字?」對她來說,理解不是問題,問題在串字。

「係唔明。」孩子說。

「地理有幾難明?」

「好悶,唔想明。」

「地理應該唔悶?」

「你自己睇……」

現在的教科書都是按專題來分,我手上這本地理書的主題叫「善用都市空間」(Using urban space wisely),單看題目,老實說,已感染到女兒說的一個「悶」字。

翻開課文,裡面有章節如下:香港都市用地的主要類型、中環商業中心、為什麼香港的民居毗鄰工業區、我們的城市正面對什麼問題、如何解決香港都市化問題……

明白了,孩子說的「悶」。

老實說,這是運房局長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中一生要學的。這個年紀的孩子,基本上連香港各區的地理位置都未搞熟,地鐵沿線以外的地方,如慈雲山、秀茂坪、西營盤之類,究竟在香港地圖上哪一面她都搞不清。對自己的土地都未認識透頂,卻要去評論、改善,真有點為難。

好好一科地理,本來可以很有趣味,卻遇上這樣的課程內容,完全是把孩子的學習興趣打沉。

整本書頁頁都寫滿筆記、注腳,惟獨有一個章節很乾淨,問女兒:「這課沒教嗎?」「哎呀,成本書我最想學就是這課,老師偏偏沒教,因為不是講香港……」這章節,叫「Do cities all look the same?」,裡面講到英國倫敦的市容地貌、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排屋、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窟,單看題目,果真是整本書最有趣味的一環,可惜,竟因與香港無關,被略過不教了。終於明白,為什麼香港人眼光淺器量小,由小小一本教科書,由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取態,不難解釋,為什麼我們總是離不開井底。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4年12月20日

原圖:hket.com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