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排名成為改進香港教育契機
PISA排名成為改進香港教育契機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葛珮帆


日前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畫(PISA)全球同步公布,一八年研究結果顯示,在參與PISA的七十九個國家/經濟體中,澳門十五歲學生的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首列全球第三,僅次中國內地、新加坡,成績為澳門歷屆之最。澳門學生過去落後港生約四十分,現在在閱讀、數學及科學三方面均超過香港,對香港來說是一個警號。

 

澳門全球第三 首次超越香港

 

PISA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策劃,每三年進行一次,旨在評估十五歲學生的能力。中大教育數據研究中心以隨機抽樣方式邀請一百五十二所中學、約六千零三十七名學生進行測試,評估他們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三方面的能力,顯示本港學生在閱讀及數學能力全球排第四,科學素養則排第九。澳門學生的閱讀成績為五百二十五分、科學五百四十四分、數學五百五十八分,三項素養首次位居全球第三,成績為澳門歷屆之最。

 

面對科技主導的世界,香港如何培養人才已是一大挑戰。筆者多年來一直推動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可是近年政府才較積極為全港中小學校引入STEM教育,開始鼓勵青少年在科學方面發展。但現實情況卻是目前體制仍以應試教育為本,本地大學收生制度只重視四個核心科目,即是考生必須在中文、英文、數學及通識四個科目考獲相應等級,達到最低入學要求的「3-3-2-2」才能獲升讀大學的入場券,因此導致大部分學生及家長只是「求分數」,科學長期被忽視。此次PISA的結果正正提醒當局須虛心檢討,我建議政府盡快改革大學收生制度,及全面提升STEM教育,將Coding編程及AI人工智能列為中、小學必修課程。

 

倡編程AI納中小必修課

 

PISA作為當前最全面的教育評估,有其參考價值,但參考不能只是注重排名,更要正視與學科沒直接關係的評估,諸如學生的生活滿意度、成長思維等,這些評估香港的情況都遠遜於OECD國家,個別排名及數據只是表象,背後則牽涉相當複雜的社會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的幸福感與校園欺凌現象密切相關。一八年PISA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兩三年的努力,澳門的校園欺凌現象已得到改善,已從一五年末段提高到中游位置。而PISA過往的評估,香港中學生稱遭同學欺凌比率更是全球最高,三成二受訪香港中學生稱一個月最少遭欺凌數次,有近一成指曾遭同學打和推撞。筆者曾去信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要求跟進校園欺凌問題,建議特區政府參考外地做法,研究制定「反欺凌法例」,真正做到校園欺凌零容忍。

 

港生歸屬感低於OECD平均分

 

自史丹福大學教育學者Carol Dweck在○六年提出「成長思維」理論,與「固定思維」區分開來後,PISA在是次評估中首次通過從學生如何看努力與智力進步的關係來衡量其「成長思維」。結果發現,香港只得四成三學生具有「成長思維」,遠低於OECD國家平均數的六成三。而香港學生的歸屬感(例如覺得自己在學校是個局外人,或在校容易結交朋友)及評價教師的支持,都低於OECD平均分,社會應該關注。

 

PISA的結果就像身體檢查,找出教育制度的隱患,今屆港生表現成績並不太差,但亦足以反映本港教育已響警號。香港不應只追求排名,學生的軟能力、健康價值觀、抗逆能力、創新思維等都重要。筆者一直希望本港教育可以從過度操練走向愉快學習,讓學生既有高度學習動機,亦能轉化為成績,更能德才兼備、放眼世界。香港學校要創建良好的教育生態,在關注學生高水平表現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幸福感。香港教育必須改進,希望PISA排名可以成為一個改變的契機。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9年12月13日

 

原圖: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4
唔係呀哇
0
點算呀
2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