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發展的關鍵年份
大灣區發展的關鍵年份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至2022 年,遠期展望到2035 年」。為什麼偏偏是2022 及2035 年呢?是值得解讀的,並由此可引伸出粵港澳大灣區的願景全貌。


依據綱要,到2022 年,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將基本形成;到2035 年,粵港澳大灣區將全面建成國際一流灣區。至於何謂「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呢?綱要也有詳細着墨,要求包括:(1)區域發展更協調,分工合理、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城市群發展格局基本確立;(2)協同創新環境更優化,創新要素加快集聚,新興技術原創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提升;(3)供給側結構改革進一步深化,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4)交通、能源、資訊、水利等基礎設施支撐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5)綠色智慧節能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初步確立;(6)綠色智慧節能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初步確立。


至於「國際一流灣區」的標準,則是「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大灣區內市場高水平互聯互通基本實現……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對周邊地區的引領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多元文化進一步交流融合;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2022港府換屆 將成林鄭最重要成績表


可見,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要求是清晰的,兩個階段的目標也是清楚的。回答最初的問題:為什麼是2022 和2035 年?豈會是無緣無故? 2022年是特區政府換屆之年,屆時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在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的過程中能否發揮應有作用,將成為林鄭月娥特首最重要的成績表。至於2035 年,除了是粵港澳大灣區全面建成國際一流灣區的輝煌一年外,更重要的是國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年。而比較一下「全面建成國際一流灣區」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標準,粵港澳大灣區顯然是站於更高的發展水準,甚至與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標準相若。


毋庸諱言,相對整個國家的發展來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較超前的,甚至可成為國家發展引擎,兼具引領及榜樣作用。事實上綱要已坦率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目標之一是「為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亦即粵港澳大灣區在全國層面具有示範和帶頭作用。


事實上廣東省作為全國經濟總量最高的省份,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廣東省內經濟實力最強的區域,絕對有條件成為國家經濟火車頭,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區域之一。令人放心不下的是,深圳的GDP(本地生產總值)已超越香港,澳門人均GDP 亦已超越香港,香港未來能否跟上「大灣區速度」,是一個關乎大灣區成敗的大問題。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9年3月6日


圖片來源:大公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
支持
3
好正
2
心心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