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就是電影
電影就是電影

電影世界、藝術價值,我是個門外漢,我只享受電影帶來喜怒哀樂等豐富感覺。《十年》奪得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除了恭喜一句,但凡香港創作的電影,我都鼎力支持,在香港創作自由、評審投票同樣享有絕對自由。

《十年》惹起廣泛討論,並非藝術價值之高低,而是反映出來的生活面貌及挑起觀眾對未來的不安,例如十年後,的士司機是否分為懂或不懂普通話、會否文字審查「本地雞蛋」或「香港雞蛋」。瀰漫對未來的負面情緒,不少觀眾都代入臆測「是呀,香港正在變成電影中一樣。」或「香港正在衰落」等看淡香港。

電影創作從來都是天馬行空,多年前的《表姐,你好嘢》還不是借港人對回歸的恐懼,創作大量解放軍、香港警察、港人生活改變的橋段,全部以調侃、笑話的手法演繹,電影當時不單叫好、票房亦叫座。甚至當時大量電視節目都借預計未來作為玩笑,例如將「皇后大道東」改為「解放東道」、全部改用人民幣、必須使用簡體字……一切一切,回歸後有發生嗎?回歸前,有人預言一國兩制必崩潰,香港變為內地普通城市,甚至聲言「香港已死」,今天我們生活在香港,死了嗎?

《十年》異曲同工,不過表達手法,一面倒發放悲觀、黑暗、絕望,尤其牽動年輕、對社會不滿的一群人,是否就達到「自我應驗預言」,集合一班跟隨者,反社會、衝擊管治,這個才是《十年》的真正破壞力。

原文轉載自《am730》2016年4月6日

原圖:bbc.com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