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招穩樓市固本 居屋搭階梯多贏
辣招穩樓市固本   居屋搭階梯多贏

經歷連續四天合共35 個小時的審議辯論,在最關鍵的投票時刻,約三分一議員缺席避投票,這是一項「非常着跡」的政治取巧,反映面對利益時,道德高地也會自動夷平。不過,這亦可讓「雙辣招」順利立法,消除樓市的不穩定因素,並令接續的周末周日樓市交投轉趨活躍;雖不光彩,亦屬固本良方,但要實現多贏,還須透過增建居屋,完善房屋階梯,為社會向上流提供踏腳石。

雙辣招於2012 年提出,已經成功遏抑炒風,扭轉許多市民對「樓市必升」的市場預期,但目前仍然只是成交大減、價樓小減,樓市距離「被馴服」還很遠。

事實上,美國研究機構Demographia 在研究九個國家共三百六十個城市的樓價後,於本年1 月發表「國際樓價負擔能力報告」, 結論是香港樓價中位數為家庭入息中位數的14.9 倍,屬全球最高,相比前三年的13.5 倍、12.6 倍和11.4 倍,反映香港人供樓的負擔尚待緩紓。

況且,樓價高低或供樓指數,都只是房屋問題的其中一個部分,辣招再辣,也不過是過渡性的行政管理手段。即使今次順利立法,既不能增加土地供應,也不足以大力壓低樓價,更無助市民「上車」,唯一作用就是在於穩定樓市,消除不明朗因素,讓大家「好計數」,讓樓市固本培元,並為未來長遠理順樓市和解決房屋問題提供基礎。

要真正理順樓市,治本方法就只有增加供應一途。我們關心, 辣招立法過後,大家就可輕易「上車」?所以政府必須釐清幾個問題:

第一,政府一再強調,房屋問題乃今屆政府施政的首要目標。雖然施政理念並非「唯屋是圖」,但市民仍然認為「缺屋不行」,自置物業最好、入住公屋亦佳,甚至貴租住劏房,總之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要扭轉這種求屋若渴的局面,只能從供應主導入手,以增加供應去最終緩解供需矛盾。

第二,高地價政策沿用多年,已經成為市場主軸,要逆轉調適,並非三朝兩刻可以實現。政府近期一直積極「搵地」,加上辣招,也只能讓作為「麵粉」的地價從歷史新高輕微回落,而作為「麵包」的樓價更呈現拉鋸式的上落。還須注意的是,新落成單位,愈趨精緻,即使位於新界偏遠地方,也不再是簡約價平的「白麵包」,而一律是「高級麵包」甚至「精美蛋糕」,這種多做蛋糕少做白麵包的情況一天不改,普羅市民的上車夢仍是可望而不可即。

第三,增建公屋是政府照顧基層的基本責任,但目前的公屋輪候冊卻存在太多水分,特別是眾多為求一屋而自甘「向下流」的年輕人,政府有責任協助他們置業,但絕對不能容讓他們霸佔公屋資源。

第四,最重要亦是進可攻退可守的一步,就是增建居屋和活化居屋二手市場,既協助年輕人和公屋居民置業安居,又可騰出更多公屋單位,供有需要的基層市民入住,完成房屋階梯。同時,居屋其實就是樓市的「白麵包」,有關設施應盡量簡約,單位面積亦不宜過大,以便提供盡量多的單位,亦可降低樓價方便市民,特別是公屋住戶「上車」。

當然,居屋既是資助房屋政策的一部分,便應制訂適當的規管,若是戶主的經濟條件明顯提升,自當出售或交回單位,讓其他市民受惠,實現多贏局面。適當的資產審查,其實是政府推行福利政策時的負責任表現。

原文轉載自《信報》2014年2月27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