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往開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中心掛牌成立 理事長吳傑莊:線上線下推廣灣區文化、名導高志森倡南沙建嶺南文化拍攝景區
【繼往開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中心掛牌成立 理事長吳傑莊:線上線下推廣灣區文化、名導高志森倡南沙建嶺南文化拍攝景區

在來自粵港澳三地的文化、影視領域專家的共同見證下,廣州市南沙區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中心昨(12日)正式掛牌成立,中心將與社會各界共同探索、充分挖掘和利用粵港澳地區的文化資源,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為區域經濟繁榮注入新的動力。



粵港澳非遺影視文化交流活動昨日下午在廣州市南沙區創享灣舉行。本次活動由廣州市南沙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廣州市南沙區非物質遺產保護中心承辦。應邀出席的嘉賓,包括原國家文化部副部長、國家圖書館榮譽館長周和平、中國非物質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雅芳,廣州南沙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謝偉、廣州市南沙區副區長歐陽健華、全國政協委員兼立法會議員吳傑莊,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委員張瑞蓮等。


活動上,廣州市南沙區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中心首屆理事會也同時宣告成立,並進行授牌儀式。交流中心首屆理事會由7名成員組成,並由吳傑莊擔任理事長、張瑞蓮出任副理事長,肩負推動粵港澳非遺與影視文化交流合作的重任。


歐陽健華致詞時表示,南沙區擁有豐富的非遺資源,如南沙媽祖信俗、鹹水歌、麒麟舞、香雲紗等,這些獨特的文化遺產為影視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此次中心成立是粵港澳三地深化文化交流、共用非遺資源,共商影視產業的一個重要的契機。


為什麼要成立這個交流中心?吳傑莊介紹說:一是產業聚集,南沙有很多好政策,包括財務政策、產業政策,可以給予很多幫助;其次是人才匯聚與交流,除了吸引港澳青年,也希望內地青年通過南沙平台去到港澳,進軍世界,包括「一帶一路」國家;第三是文化交融,嶺南文化和廣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香港作為「一國兩制」的城市,應利用好自身優勢,並借助和結合過去30年在粵語電影、粵語歌等方面的成果,向世界的華人、外國人,宣傳中華文化,說好香港故事、說好灣區故事。


對於交流中心接下來要開展的工作,吳傑莊表示已經有一定的規劃,「在未來希望做一些現場的表演,音樂劇、粵劇等等項目,通過線上線下的傳播,可以讓更多青年朋友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此外,他認為交流中心可以在大灣區11個城市裡,舉辦一些巡迴活動,在不同的地方傳播,讓更多人認識這個交流中心。


為更好地推動非遺活化、創新與影視產業的繁榮發展,交流中心也打鐵趁熱,分別與3個單位簽約合作,包括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香港導演、編劇、製片人高志森,灣區策動(廣州)影業投資有限公司進行簽約。


在隨後舉行的座談會上,高志森也滔滔不絕講起了自己與廣州南沙的淵源。他說:1998年執導喜劇電影《九星報喜》,就是取景自南沙東涌鎮水鄉一條街,原因之一是南沙的古裝建築保留完整,劇組過來拍攝交通方便。


「香港有造景、繪景、畫景的人才,但是香港寸金尺土沒地方做景區。」高志森曾暢想在香港建造一個拍攝景區,但受制於土地問題無法實現。後來,他發現可以在大灣區建立一個以嶺南文化為主題的景區,而南沙就是最適合的選址,「這裡有地方,和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包括港澳,也是一小時交通圈,這裡有船、有公路、還有橋。」


這個景區如何在南沙實現?高志森建議:「以非遺或嶺南文化為主題,由一到兩部戲開始,先在南沙這裡搭一些景,然後陸續再給一些政策吸引劇組來添置。經過幾部戲後,這個景區便會形成。」他以浙江橫店為例,一開始也是從《鴉片戰爭》搭建了廣州街、香港街,經過二三十年後,成為了大企業。


座談會上,來自三地的嘉賓表示,粵港澳三地應共同制定非遺和影視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加強非遺保護和傳承的力度,提升影視制作的技術和水平,促進非遺與影視產業的深度融合。此外,三地還將積極搭建非遺和影視文化產業交流平台,舉辦各類展覽、演出和研討會等活動,加強人才交流和培訓,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和影視文化的整體競爭力。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11
好正
10
心心眼
1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